來源:中國商報
央行就《人民幣圖樣使用管理辦法》征求社會意見,收藏界熱烈響應。本報已將有關看法進行轉達。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草擬的一份《中國人民銀行人民幣圖樣使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引起了眾多收藏界人士的廣泛關注。按照央行的規定,3月4日之前該辦法為征求公眾意見階段。受中國收藏家協會錢幣收藏委員會以及部分收藏者的委托,本報已將收藏者的看法和觀點歸納整理,并代表廣大錢幣收藏者提交給央行有關部門。
據了解,《辦法》總共有14條,對人民幣圖樣使用的審批制度、申請使用的程序、使用原則以及處罰措施等都做了相關規定。其第二條規定,《辦法》所稱人民幣圖樣是指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貨幣的完整圖案或主景圖案。第三條規定,《辦法》所稱使用人民幣圖樣是指通過各種手段在宣傳品、出版物和其他商品上使用放大、縮小和同樣大小人民幣圖樣的行為。《辦法》同時規定,使用人民幣圖樣必須是依法設立的法人,而且必須是非商業性行為。
看到《辦法》之后,廣大錢幣收藏者首先對央行采取措施加強對人民幣管理的做法表示支持,并對央行面向社會征求意見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北京收藏者單先生說,作為人民幣的收藏者,往往是最珍惜、最愛護人民幣的形象的。在現實生活中,也的確看到一些對人民幣不夠尊重的行為,收藏者對此深惡痛絕。我國目前已經有一些相關的法律法規對此加以約束,但不夠完善,現在準備出臺一個人民幣圖樣使用的管理辦法十分必要。
不過,聯系自己的收藏實際,也有不少收藏者對征求意見稿中的某些規定感到不解。廣東錢幣收藏者黃先生首先向本報表達了他的疑問:不是法人就不能使用人民幣圖樣嗎?目前,各大收藏網站都有藏友在進行人民幣交易,一些藏友還有自己印行的內部交流資料,這些都免不了要使用人民幣圖樣,如果《辦法》按照現在的內容出臺,這些交易行為會不會被視為違法呢?
北京錢幣收藏者梁先生認為,現在對于退出流通的舊版人民幣、流通紀念幣和貴金屬幣的私人交易大量存在,按照規定這也是合法的。如果不允許私人使用人民幣圖樣,等于不允許這些交易者進行任何形式的廣告宣傳,這會對人民幣的收藏交易產生遏制作用。
此外,許多收藏者對“非商業性行為”也有頗多不解。報刊、網絡為介紹人民幣知識的文章配上圖樣,出書者為寫作需要配上圖樣,這些究竟是商業性還是非商業性行為呢?上海收藏者宋琛認為,“商業性行為”應該是指社會上大量利用人民幣圖樣進行盈利性的商業開發行為,如有些網絡游戲采用類似人民幣的圖樣作為“網絡貨幣”;有些商家則將人民幣圖樣印在商業廣告、宣傳冊甚至撲克牌上,以招徠顧客;還有些商家模仿人民幣圖樣印制了內部票券,如人民幣樣式的禮金券等。而許多收藏者使用人民幣圖樣與這些行為不同,雖然報刊、書本賣出去的是錢,但他們使用人民幣圖樣往往是作為研究對象或是文章的補充說明。而這些文章和書本一方面可以作為收藏者入門、拓展學識的工具,而另一方面還能宣傳人民幣,這也是一件兩全齊美的好事情。
《辦法》特別強調,網上使用人民幣圖樣必須報告中國人民銀行,并作了比較細致的專門規定,這使一些收藏網站感到困惑。
中國投資資訊網有關負責人朱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該網站為收藏者和投資者開辟了一個錢幣交易的園地。而在介紹這些人民幣藏品時,他們往往會附上圖樣,其目的是為了讓大家看到該幣的品相。同時,網站也為網友之間藏品的交易創造了條件,這些交易過程中有時也會用到人民幣圖樣。現在,《辦法》規定人民幣圖樣的使用必須“一事一批”,是不是網站每次在使用人民幣圖樣時都必須提前申請呢?這顯然不具備可操作性。
據中國收藏家協會錢幣收藏委員會的負責人介紹,人民幣的歷史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十年時間,但卻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豐富的歷史內涵吸引了不少收藏者。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民間收藏的快速發展和人民幣收藏品種的不斷豐富,人民幣收藏隊伍正在迅速擴大。這位負責人認為,除了正常的流通屬性以外,人民幣既有收藏市場上的商品屬性,又有交流研究上的文化屬性,希望最終出臺的《辦法》能夠對這些不同屬性適當加以區分。
一些讀者表示,以往由于一些法律法規的規定比較原則化,致使基層執法者產生理解上的偏差,造成侵害收藏者合法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人民幣收藏又是一個有著廣泛群眾基礎的收藏門類,希望有關法規的制定能夠盡量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合理需求。另有收藏者表示,民間收藏作為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組成部分,應當得到各個方面的關心和支持,特別是在制定有關法律法規時,有關部門如果能夠考慮到民間收藏的實際需要,就可以避免侵害收藏者權益的事情發生。
在本報向央行轉達收藏者的想法時,央行有關人士首先對收藏者能夠就《辦法》發表自己的觀點表示歡迎。他同時解釋說,《辦法》的出臺是為了適應《中國人民銀行法》及《人民幣管理條例》的要求,也是為了與《行政許可法》相銜接。同時,對于目前存在的一些帶有不良目的使用人民幣或在客觀上有損人民幣形象的行為,也必須予以打擊、制止。他表示,央行對正常的人民幣研究、收藏、交易行為肯定是大力支持、積極倡導的,也希望收藏界人士就有關問題繼續與央行溝通。 (方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