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幣作為一個新興的收藏行業﹐在經歷了20多年的成長﹐已經初具規模了﹐但為什么現在還是處于停滯不前﹐前途不明的狀況呢﹐作為一個金銀幣的收藏愛好者﹐感到由衷的悲哀和憂郁﹐我覺得﹐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缺乏承載金銀幣收藏的載體﹐當然﹐這個載體一定是人﹐不是以此為生的幣商﹐也不是買空賣空的投機商﹐應該是一群有著良好心態﹐熱愛收藏事業﹐並積極傳播金銀幣文化的群體﹒為什么發行上百萬枚的紀念幣幣王(建行)可以賣到上千元﹐而發行只有幾千的金幣確在賣金價﹐這是一個非常畸形的市場﹐究其原因﹐還是它的載體--參與人過少導致市場低迷﹐造成這樣的局面﹐我覺得與金總的發行﹐宣傳﹐是有著直接的責任的﹐拜讀過曦雨先生的文章﹐已經一針見血的指出了金總內部的種種弊端﹐相信這樣的局面不會太久﹐是金子到哪里都能發光﹐當然不能人為的把它埋藏在土里﹒在這里提幾點建議﹕
1﹒金總盡快建立直銷﹐預購金銀幣業務﹒
2﹒在選題方面﹐應該更嚴謹﹐更科學一些﹐有必要征求廣大群眾的意見﹐對老百姓比較關心的﹐熟悉的﹐影響力大的題材應該多一些﹐譬如上屆奧運會中國隊表現突出﹐尤其是女排20年重奪金牌﹐其不折不撓的拼搏精神鼓舞了13億中國人的心﹐真正的是最感動中國的人﹐而為什么這樣的題材沒有被考慮呢﹐而發行一些莫名其妙的品種﹐缺乏了一個廣泛認可的基礎自然也不會有堅實的載體了﹒
3﹒在發行量方面﹐也是一個大問題﹐試問7成以上的都跑國外去了﹐那剩下的在國內有幾個人能拿到呢﹐結果就是新品高開﹐當外銷品猛然回流﹐對市場又是一陣狂風暴雨般的摧殘﹐誰敢買呢﹖發行量要依據市場調查﹐但要留有飢餓感﹐太少沒有人來參與﹐太多失去了它的價值﹒但是對于發行只有百枚左右的品種應該堅決封殺﹐賣誰呢﹖不如買塊金磚好了﹐它根本就沒有載體嗎﹒
4﹒在宣傳方面﹐金總也是遠遠不夠的﹐不信妳去打聽打聽﹐有幾個人知道中國還有這玩意﹐即使知道的﹐也在想﹕這能買到嗎﹖保值嗎﹖金幣公司回收嗎﹖這就缺乏了一個廣泛的基礎﹐張朝陽先生說過﹕注意力﹒別小瞧這三個字哦﹒
5﹒在價格方面﹐我覺得沒有一個標準﹐高開低走已經不知道傷害了多少人的心﹐不與民爭利﹐或者說﹕等豬養肥了再殺也不遲吧﹒
來源:金幣收藏網,作者: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