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稿所有權屬作者,《金幣資訊》報及“中國集幣在線”,如需引用,請務必署名,并注明摘自《金幣資訊》及“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謝謝合作!
作者: 張健初
乙酉《雞》紀念幣帶著一種矜持,終于姍姍來到臺前。在相關生肖乙酉《雞》郵幣卡中,這是最后一款登場亮相的品種。
2005年是生肖紀念幣系列的第三款,從乙酉《雞》設計看,套路變化不是很大,主圖人物依舊是身穿中國傳統服飾的兒童,不同的是,兒童左手提的,是裝有兩只雛雞的籃子,右手舉著一只螞蚱,圖案下方為一只母雞。而前兩款肖紀念幣,一是提著燈籠,一是放飛風箏,也都是迎春之意。乙酉《雞》主圖左側,也有一只迎春燈籠,上書“滿堂福”三字。右下方為“乙酉”字樣。“乙酉雞”面額1元,直徑25毫米,材質為黃銅合金,發行數量為1000萬枚。有趣的是,乙酉《雞》發行時間是1月26日,而“癸未羊”是1月16日,“甲申猴”是1月6日,三者陽歷不是一天,農歷也不是一天,而是同一月中三個帶“6”的日期,是否有其它暗寓,不得而知。
2003年起,紀念幣首次推出生肖題材幣種,當年發行的是癸未《羊》。癸未《羊》的問世,不僅使紀念幣題材有了新的拓展,也重新加快了紀念幣發行速度。在這之前,2000至2002三年中,每年只有兩款新品紀念幣問世。相比1998年的6款,1999年的5款,紀念幣品種大幅縮減,讓集幣者感到寂寞,也感到無趣。2003繼癸未《羊》后,又有《朝天宮》、《赤嵌樓》等4款新品推出。到2004年,紀念幣新品更增加到7款。從某種角度,這其實也是一種嘗試,當減少發行紀念幣品種不能激起集藏者熱情時,不如加快發行速度,以挑起他們的參與欲望。但從效果上看,此舉同樣也收效甚微。
自1997年后,紀念幣市場一直處在萎縮狀態,從那時至今長達8年,基本都是沿一條陰線往下打,許多曾經讓市場瞠目的品種,如偉人系列的《宋慶齡》、《朱德》、《毛澤東》、《周恩來》等,已經從50元上方,大幅縮水至10元左右,甚至更低。珍稀動物系列的《熊貓》、《金絲猴》等,下跌幅度也在70%以上。但之中也有例外,這就是有“幣中金猴”美譽的《建行》。1991年時,《建行》市價只在35元左右,到1997幣市高峰,它成功越過600元高位。近些年幣市行情向淡,其它品種紛紛樹倒猢猻散,它卻獨往獨來,天馬行空,以超凡毅力,穩穩當當上行至千元附近。而當時勢頭與其不差上下的《西藏》,目前市價還不足百元。兩者一在天,一在地,形成無法平目相視的巨大反差。《建行》逆勢而上現象,不僅說明紀念幣收藏基礎十分穩固,也說明紀念幣具備一定向上反攻的能量,只要環境合適,心境合適,它隨時會從沉默中爆發。
單一指望乙酉《雞》瘦弱的身子骨,當然撐不起紀念幣市場一片天,但是紀念幣“乙酉雞”這一聲鳴啼,加入到郵票乙酉《雞》和金銀幣乙酉《雞》行列,這聲音就雄壯而有力量了。從周邊環境看,郵票發行政策和金銀幣發行政策都有了非常大的變化,其中前者宣布“取消大小版發行方式”,后者也與之呼應,除生肖題材外,不再安排彩色金銀幣計劃。兩者都以犧牲巨大經濟利益為代價,盡可能將天平向普通集藏者傾斜。相信發行方的這種誠懇,最終會為集藏者所接受,從而引發出新一輪集藏熱情。而紀念幣要搭的,恰恰就是這一條順風船。
如果春訊來得早,也許只要等到農歷春節后,紀念幣就會與郵票與金銀幣一道,滿懷新的希望起錨揚帆。我們期待。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5-2-14 12:20:01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