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飄動,激情飄動。神州大地,奧運圣火所到之處,夏風徐徐,勃勃一片生機。歷史這一瞬間,為“火炬接力境內傳遞”金銀紀念章所記錄。但這種記錄不是簡單復制,而是利用鏡面、浮雕和彩印工藝,藝術化地重現這一值得永久珍藏的時刻。
動態與靜態的結合:作為奧運會的前奏和重要組成部分,奧林匹克火炬接力,是夢想與熱情的動態傳遞。在“火炬接力境內傳遞”紀念章上,這種動態如何表現?設計者獨辟蹊徑:祥云火炬高舉,奧運圣火燃燒,其左奧運會徽,象征火炬接力境內傳遞萬千參與者,從圣火起始點古希臘神廟,至海南三亞天涯海角,帶著東方文化的神韻,帶著中華民族的執著,一路狂奔,最終到達終點北京鳥巢。單獨欣賞,每一枚紀念章都是被凝固成美麗的傳遞瞬間。但31枚組合到一起,如電影過片,又被拉放為壯觀的動態長卷。越過廣東“五羊雕塑”,越過福建“土樓”,越過江蘇“中山陵”,越過安徽“黃山迎客松”,越過山東“泰山”,越過貴州“黃果樹瀑布”,越過西藏“布達拉宮”,越過陜西“秦始皇銅車馬”,越過遼寧“沈陽故宮”,越過河北“山海關”,一棒一棒奧運圣火,一浪一浪奧運激情,既艷麗奪目,又鮮活光彩。正是這種動態與靜態的完美結合,充滿神奇色彩的東方文化,在這“火炬接力境內傳遞”紀念章動態長卷中,延伸到“奧林匹克”最高境界,成為同類題材的經典之作。
局部與整體的結合:“火炬接力境內傳遞”金銀紀念章方寸有限,當然不能最大視野展現奧運圣火傳遞全貌。而奧運圣火承載的,既是崇高的奧林匹克理想,也是來自東方的美好祝福,這種“壯觀”,又必須最大程度體現。洋洋大觀31枚紀念章,采取局部與整體結合的方式,從兩個側面,將“火炬接力境內傳遞”表現得淋漓盡致。其中“接力”以“和諧之旅”為主圖,每一枚都有獨立的省圖和火炬傳遞路線,31枚小圖拼到一起,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大地圖和火炬接力境內傳遞的大線路;“境內”之意,則以每個省最具典型意義的風景和建筑來替代,北京的是“天安門”,天津的是“古文化街”,湖北的是“黃鶴樓”,廣西的是“桂林象鼻山”,山西“五臺山”,吉林的是“天池”,寧夏的是“西夏王陵”,內蒙古的是“大草原”,青海的是“青海湖”,新疆的是“西氣東輸”,上海的是“東方明珠”,河南的是“龍門石窟”,四川的是“樂山大佛”。分開來,它們各自是獨立的亮點;合到一起,又是氣壯山河的大中華。這種局部與整體的結合,不僅十分精確地表現了主題,也由此構成它的不同于其它的獨特個性。
激情與夢想的結合:火炬接力以的特有方式,傳播奧林匹克精神,傳遞和平與友誼。這是燃跨越國界的激情,這是燃跨越國界的夢想。“火炬接力境內傳遞”紀念章,運用獨創的貴金屬雕鑄技術,將圣火傳遞過程,以最簡約的方式,表現于方寸之上。如果說洋洋大觀31處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人文自然景觀是激情,那么純銀本色的祥云火炬與奧運圣火,就是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的夢想。31片分省地圖和行于其上的傳遞路線,則是北京2008奧運激情與夢想的完美融合。尤其是,分省地圖上每一個火炬傳遞點,都以金字塔形狀呈現,不同角度,不同璀璨,獨具匠心地展現了奧運火炬傳遞的形象元素。這種激情與夢想的結合,既體現了設計者的民族與地域特色的人文眼光,又深刻地表現了奧運火炬傳遞的主題:火炬手接受了火炬,也接受了傳遞奧運火焰的神圣使命。奧運圣火在青年一代的手中相互傳遞,讓全世界的青年都時刻準備著,將奧運圣火傳遍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