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載于2008年7月上旬的第十四期《錢幣》報上,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謝謝!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金銀幣收藏投資要注重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金銀幣收藏投資要注重
錢幣收藏與其它收藏品一樣,講究的是物以稀為貴的原則。這個“稀”字,我們除了通過時間的積累、沉淀來實現錢幣的保值和增值之外,錢幣的“質”和“量”的權衡和把握其實最為重要。
世界各國無時不刻在發行著各種錢幣,這些錢幣除了發行的國家和選題不盡相同之外,其所使用的材質、規格等也各有千秋,發行量更是有著天壤之別。如果我們在收藏過程中不加取舍,盲目的收藏的話,要達到錢幣的保值和增值談何容易?因此,要理解和把握“稀”字,筆者以為首先需要從“質”入手,要學會和明白“取”和“舍”的真正涵義。以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金銀幣為例,“生肖”、“奧運”等全國性乃至世界性選題的金銀幣,顯然強于“岳麓書院”等地方性選題的金銀幣。再譬如:以濃厚的中華文化為基礎的《西游記》金銀幣,無論是在需求群體還是在內容等方面,肯定遠遠強于圖瓦盧、庫克群島、紐埃島等商業化運作模式下的國家與地區發行的金銀幣。因此,“生肖”、“奧運”及《西游記》等金銀幣,顯然在“質”方面強于其它國家發行的金銀幣,或者其它選題的金銀幣,龐大的集藏群眾基礎和需求,不僅可以保證你收藏的金銀幣能夠比較容易的進行兌現,而且可以通過這樣的兌現達到你保值和增值的目的。
在理解了“取”和“舍”的真正涵義之后,在對錢幣的“質”字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之后,我們就可以從錢幣的“量”字上去進行后續的把握。首先:我們要對自己喜歡的錢幣的發行量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至少該錢幣的發行量不能等于或者超出尋常時期的平均發行量。譬如:當我們打算收集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流通紀念幣的時候,如果同樣是1元面值的流通紀念幣,如果某個品種的發行量因是2000萬枚甚至于3000萬枚而超出了同期尋常1000萬枚的平均發行量的話,該流通紀念幣除了適當的購買上1-2套賞玩之外,進行投資顯然是不妥當的。如果某個錢幣的發行量與同期尋常發行量大致相同,但題材和外延更龐大的話,顯然值得參與和考慮。譬如: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賀歲系列流通紀念幣和奧運系列流通紀念幣,他們的面值均為1元,發行量均為1000萬套,顯然,賀歲系列流通紀念幣和奧運系列流通紀念幣的投資收藏前景,要遠遠好于“全國人大”、“政協”等流通紀念幣。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對錢幣的“質”和“量”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在實際的收藏過程中,長線是金的收藏和投資理念非常重要,這樣的例子也可以說是數不甚數。譬如:2000年底時發行的迎接新世紀塑料雙連體鈔,發行時的價格不足500元,盡管期間價格有漲有跌,但如今的市價已上漲至2000元,漲幅高達300%以上。再譬如: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第一套金銀幣-“建國30周年”金幣,其在2000年初時的價格不足7000元人民幣,如今的市價已經高達17000元,這一增幅遠超同期銀行儲蓄利率和其它任何金融理財產品。近期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貴金屬紀念幣(第一組)的價格盡管從23000回落到了18000元附近,但這一價格較之以發售初期之9000元左右的零售指導價,漲幅仍然超過了100%。由此可見,規避短期利益的誘惑,以長線是金的思維和理念去指導自己的投資和收藏行為,是值得大家推崇和借鑒的。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金銀幣收藏投資要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