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信息早報
作者:許明罡
雅典奧運會剛剛成功落幕,但這并不意味著奧運這一熱點行將消退,伴隨著北京奧運的日益臨近,可以想象,奧運熱潮非但不會退去,反而會越來越熱。對于幣市投資者來說,早已將目光瞄準了奧運題材金銀幣、章,特別是近兩年來發行的一系列與北京奧運有關的紀念幣、章更是成為了市場的熱點品種。不過,當我們將目光聚焦在這些奧運紀念幣、章時,不妨再花點時間關注一下我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發行的幾套奧運題材紀念幣,因為它們是新中國重返奧運賽場的見證,更是我國奧運題材紀念幣的“龍頭”品種。
雖然夏季奧運會的影響力要遠比冬季奧運會來得大,但新中國發行的第一套奧運題材貴金屬紀念幣卻是《第十三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該套幣分為兩組,一組是由一枚金幣和四枚銀幣組成,金幣發行量為10110枚,銀幣發行量為20000枚。而另一組則是銅鋅合金精制紀念幣一套四枚,除了面值和相關規格外,其幣面圖案均與金銀幣相同;當年,又發行了《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紀念幣一金四銀,這套紀念幣沒有按照傳統的設計思路選用現代競技場面,而是擷取了“古代射藝”、“古代角力”、“古代騎術”和“古代足球”等具有傳統民族特色的運動場景作為幣面圖案,極具中國特色,是幾套奧運題材紀念幣中最為獨特的一套,發行量為15000套,同時也發行了同題材、同圖案的銅鋅合金紀念幣一套四枚,發行量為40000套;1984年是新中國重返奧運后首次參加夏季奧運會,為此特別發行了《第十四屆冬奧會》和《第23屆夏奧會》紀念幣各一套,《第十四屆冬奧會》為一枚銀幣,發行量僅為6000枚,而《第23屆夏奧會》則是一套兩枚銀幣,規格分別為7.742克和15.549克,發行量分別為10100和4500枚;1988年,我國又發行了《第15屆冬奧會》紀念銀幣一套一枚(發行量10500枚)和《第24屆夏奧會》紀念金銀幣一套(含一金四銀,金幣發行量為10000枚,5盎司銀幣發行量為5000枚,另三枚銀幣發行量均為20000枚),奧運紀念幣逐漸形成了規模和系列。此后每逢奧運會發行紀念幣就形成了慣例,一直延續至今,就此而言,我國于上世紀八+年代發行的這幾套奧運紀念幣被稱為“龍頭”毫不為過。
在上述奧運題材紀念幣中特別值得投資者注意的:一是其中的銅鋅合金幣,雖然這些銅鋅合金幣的發行量并不小,但是其特殊的材質卻是當時少見的,由于發售價格相對金銀幣便宜,因此當時收藏沉淀的數量相當驚人,時至今日,這些銅鋅合金幣在市場中很難覓得,收集和投資難度較高;二是特殊工藝幣,在部分紀念幣中,有很小數量采用了加厚工藝,如《第十三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銅鋅合金幣雖然發行量達29000套,但其中加厚幣數量僅為1000套,又如《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紀念金幣的發行量為15000枚,但其中加厚幣只有500枚,這些加厚幣目前已是可遇不可求;三是錯幣,為了紀念1988年冬季奧運會,我國發行了《第15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紀念銀幣一枚,規格27克,成色90%,但由于疏忽,幣面上的主題文字卻變成了“第16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一字之差造就錯幣,該幣發行量僅為10500枚,目前也已成為市場的緊俏品種。
隨著2008年的日益臨近和北京奧運熱的持續升溫,收藏者和投資者對奧運題材紀念幣的熱情肯定也會繼續高漲,可以預計,大家除了追捧新發品種外,肯定還會關注上述“龍頭”幣,而經歷近二十年沉淀的這些品種的存世量和市場流通量恐怕很難滿足廣泛的需求,在此刺激下,勢必會出現價格大幅抬升的情況,因此,對廣大投資者來說,從現在開始就應當瞄準這些奧運“龍頭”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