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新世紀的中國金銀幣( 寶木) |
發布日期:2004-9-3 10:13: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金銀幣投資,是90年代出現的新概念,尤其是1997年的郵市大行情中,金銀幣第—次躋身于郵幣卡的爆發行情中,其整體的快速上揚及升幅不菲,曾經給許多涉足其間的投資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確立了金銀幣作為集藏品中新的投資板塊地位。
但是,在以后的 3年多時間里,金銀幣下滑調整同樣讓人感到沮喪,大量價格高企的品種紛紛表現出高臺跳水的下跌,參與其中的人均被嚴重套牢,許多投資者開始懷疑金銀幣的投資價值,尤其是去年隨著國際金價的下滑,金幣的價格也遭到了重創,人們對這種基于硬通貨的投資感到迷茫,中國金銀幣的走向如何?
其實,金銀幣本身除了集藏價植外,同樣會受到金銀價格波動的影響。如果說
1997年之后的下滑,是由于價格的泡沫過大,而引發了洶洶跌勢,形成價值回歸的調整,那么1999年開始的下挫,顯然是受到國際金銀價格的波動導致。不過這里存在著一個問題,目前的金銀幣市價只是體現出硬通貨的價值,而沒有體現出作為集藏品自身的價值。換言之,現在許多金銀幣的價格,僅僅是金屬材質的價值與制作成本與發行量之間的價格差距,而沒有出現集藏領域所特有的投資價值。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眾所周知,我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國民生產總值并不高,雖然一些地方出現了小康乃至富裕的水準,但畢竟所占的比例不大,集中在沿海地區和經濟發達的大城市。相對而言,總體消費的水平仍不高,要想出現如郵品投資那樣的投資群體,目前尚不具備條件,這可以從集藏金銀幣的人數不多中得出,是經濟實力制約的結果。一種集藏品要出現穩定的升值,其集藏群體的發展至關重要,只要當集藏者和投資者的參與具有廣泛性,才能夠出現供求平衡或求大于供的現象,集藏的投資價值也就能夠體現。而這種投資價值的體現,遠比金銀材質的價格波動影響要大,力度要強,有時候會游離于材質的價格波動,而走出自身獨特的集藏價值走勢,這也是集藏品投資的要訣,否則投資者就不會青睞集藏品,去投資材質本身來得更加輕松和省力。
近10年來的金銀幣市場表現,與80年代的郵票有著極為相似的地方,從交換、
集藏市場逐漸向初級投資場轉化。鑒于經濟條件的制約,80 年代初的郵品除投資只
是小規模的以郵養郵;只是到了90年代才出現了規模化的以批量為主的郵品投資,反映出投資者經濟實力的提高。同樣,金銀幣在80年代成為投資品是難以想像的,沒有人會花上萬元進行規模投資,因為那時候萬元戶是富裕的象征和大戶的風采,有多少人能夠成為萬元戶呢?所以玩價值相對低廉的郵票,是符合當時經濟環境的表現。90年代金銀幣集藏的悄就崛起,同樣是經濟發展的結果,但迄今為止這種發展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幾千上萬元價格一套的金銀幣尚無法為普通投資者所接受,
這是目前經濟條件下出現的必然結果。但是從90年代的發展看,金銀幣已登上了集藏投資舞臺,這是一個飛躍,表明已經有投資者在關心和參與投資金銀幣。
新世紀的中國,是一個了展前景廣闊的市場,有發展就有機遇。從近年來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穩步提高看,中國的經濟正面臨著世紀的機遇,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是水到渠成的事實,經濟實力的增強、老百姓收入的提高,將反過來刺激集藏市場的興旺,而作為新世紀的集藏品金銀幣的投資,也將會成為大量集藏者和投資者保值升值的主要投資渠道之一,因此金銀幣的投資同樣面臨著世楊的機遇。
從今年開始,我國將逐步刺激消費的上升,其中一個途徑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而溫和的通脹率也會漸漸地出現,這對金銀幣本身就構成一個較大的利好。但金銀幣在短時間內,并不會出現飚升的走勢,而是依然處于溫文爾雅的盤桓或緩慢上攀走勢。從另一個角度分析,這種趨勢是個好現象,能夠吸引更多的集藏者和投資者參與,而不是像1997年高潮時那樣,暴漲驟跌嚇跑了大量的中長線投資者。畢竟炒家的策略是短線投機,賺取差價,從長遠看透支未來的投資利潤,不利于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
所以,以目前的國家整體經濟水平、集藏隊伍的人數和市場趨向分析,金銀幣市場雖然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仍然是個初級投資市場,需要采取長遠的投資眼光進行金銀幣的投資。需要指出的是,初級投資市場的機遇是非常大的,但投資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當市場擺脫初級投資市場的桎梏出現飛躍時,其收益是可觀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