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22日,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日。鄧小平作為黨的第二代領導核心,他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創立和發展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指導著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其豐功偉績載入歷史史冊。一些貨幣也記載了小平同志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奮斗的豐功偉績。
冀南幣。在抗日戰爭時期,敵人妄圖從經濟方面瓦解根據地抗戰,并實行一面封鎖一面掠奪的政策,使晉冀魯豫根據地面臨著經濟上的極大困難。為擺脫困境,在劉伯承師長、鄧小平政委的領導下,遵照毛主席“發展經濟,保障供給”方針,于1939年10月在山西上黨成立了冀南銀行,發行地方本幣———冀南幣,流通于冀魯豫地區。1943年底,鄧小平同志在代理北方局書記時,親自抓邊區財經工作,通過麻田會議制定了少發通貨,搞生產,抓流通的決定,使冀南幣取得了很高的信譽。小平同志負責的邊區財經工作曾得到黨中央的高度評價,毛主席在“七大”前后常以晉冀魯豫生產救災為例,來鼓勵大家的斗志。
中州鈔。中州鈔是當年劉伯承、鄧小平領導的中原野戰軍在中原地區建立的“中州農民銀行”而發行的貨幣。194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由戰略防御轉入了戰略進攻。為了使根據地日臻鞏固,于當年6月在豫西的寶豐縣成立了中州農民銀行,發行了中州鈔,流通于河南境內的黃河以南,湖北境內的長江以北,安徽省津浦路以西等地區。
截至1948年9月底,中州鈔發行進入市場后的三個多月中,在62個縣約1320萬人口的地區范圍內流通,排除了120萬億元左右的蔣幣,到1949年1月,鄭州、開封兩市流通的的蔣幣被完全肅清,中原解放區人民政府發行的中州鈔已成為兩地市場上流通的惟一貨幣。1949年3月,中州農民銀行被改組為中國人民銀行中原區行,中州鈔完成了歷史使命退出流通,雖然只使用了9個月,卻經歷了一個輝煌的歷程。
第四套人民幣伍拾圓券和希望工程紀念幣。第四套人民幣伍拾圓券展現了小平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和“科教興國”的思想內涵。小平同志歷來重視我國的科學和教育事業,他多次強調要圍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主題,做好科教興國的大文章。為使這一科學論斷得到升華,1987年4月,我國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伍拾圓券,正面圖案增加了知識分子畫面,其意義深遠。
小平同志十分重視我國的教育事業,提出中小學教育是培養科技人才的基礎。我國因地域上的差距,部分地區長期處于貧困,造成文化教育落后。為解決貧困地區兒童上學,動員社會捐助貧困地區辦教育,“希望工程”應運而生。為支持救助失學兒童,小平同志于1992年6月和10月,以“一個老黨員”署名,向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兩次捐款5000元。在小平同志的帶動下,全國捐資辦學蔚然成風,救助了一大批貧困地區失學兒童。中國人民銀行1994年12月發行了一枚“希望工程”紀念幣,該枚幣面值1元,正面圖案為渴望讀書的男女兒童,并將鄧小平揮毫書寫的“希望工程”四字鑄造在了上面。
外匯兌換券。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思想路線被確定下來,為吸引外資,經國務院批準,中國銀行于1980年4月在中國境內發行的一套特殊貨幣--外匯兌換券。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一套供外國人在我國境內使用的特殊貨幣。它既與人民幣有相同一面,又區別于人民幣。就一個國家的貨幣政策來講,在同一政權下發行二種同時流通的貨幣不多見,它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發展歷程某一特殊時期的記錄與見證。外匯券的發行,體現了小平同志求真務實精神。
香港、澳門回歸紀念幣。在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之即,中國人民銀行各發行了三組香港、澳門回歸祖國金銀紀念幣,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是一代偉人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構想的成功實踐,實現了億萬華夏兒女的共同愿望。
(《金融時報》羅天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