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市場 個人何時大舉“入駐” |
發布日期:2004-8-2 16:10: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
2004-08-02 |
|
|
2002年10月上海黃金交易所開業后,金價一直穩步上漲。今年,由于美元依然難改疲軟走勢,黃金價格仍將保持上升態勢。有專家預期,年內市場價格將出現7%至8%的升幅。從國際市場行情來看,現貨黃金4月1日最高價格為432.10美元/盎司,創出幾年來的新高;上海黃金交易所Au99.99金和Au99.95金7月22日收盤分別為每克106.80元和105.82元,繼續處于上升通道中。
黃金市場的發展正吸引著越來越多投資者的目光,這其中包括眾多的個人投資者。
那么,國內個人黃金投資的潛力有多大呢?央行統計數據顯示,至今年1季度末,居民儲蓄余額已達11.87萬億元人民幣。而有關部門的市場調查表明,目前國內居民中有意參與黃金投資的約占被調查總人數的20%左右,他們愿意將10%至30%的個人金融資產投入到黃金市場中。
國內個人黃金投資何以有如此魅力?不難看出,與其它投資品種相比,其一,國內黃金交易價格的變動基本上與國際市場同步,這意味著市場的穩定性更強;其二,與股票、債券、期貨等交易品種相比,黃金交易價格具有長期穩定的特點,為穩健型和保值型投資者提供了較好的投資機會;其三,交易起點低,以10克的起點交易量和目前每克100多元的市價計算,投資者只需1000多元便可參與操作;其四,如果從較長的趨勢看,金價有進一步上漲的可能性。因為美元正逐漸喪失其世界貨幣的地位,而在沒有明顯的替代貨幣的情況下,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央銀行與投資者再度把黃金作為重要的儲值工具。
事實上,今年以來,黃金市場個人黃金投資正在漸漸受到各方的重視。今年5月,中行上海分行宣布將其經營的“黃金寶”的傭金由原先的雙邊1.5元/克降至1元/克。這意味著投資者的直接交易成本減少了1/3。同時,中行方面還表示要將“黃金寶”的交易時間延長到全天候。
6月25日,招商銀行推出實物金條買賣(一種品牌為“高塞爾”的小金條),主要用于資產保值,對象為個人投資者,這也是國內銀行業首次涉水實物金條買賣。
6月28日,上海黃金交易所首次推出50克小金條,現在交易對象雖限于其在國內的128家會員單位,但意在吸引部分小規模的黃金投資機構。有人推測,以前金交所的最小黃金交易單位為1公斤,此舉意味著金交所已瞄準小額黃金交易,可能很快會推出適合個人投資的黃金交易品種。金交所相關人士對此也曾透露,下一步確實有打算,但具體時間表尚不明確。
這一切都說明,一場實物金、紙黃金等面向個人投資者的爭奪戰正在競相上演。
從上述現象雖然可看出國內黃金市場已開始出現活躍,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個人黃金投資渠道仍顯不夠暢通,直接原因是國內黃金交易市場仍屬于政策管制的真空。
以招行推出實物“高塞爾”為例,與高賽爾公司的合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高賽爾方面主動承擔了黃金交易可能出現的風險。根據現有政策,國內金融機構缺乏境外交割黃金的期貨對沖機制,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抗風險體系,這意味國內金價一旦出現大幅波動,銀行將可能承受意想不到的風險。
另外,目前我國的黃金消費主要是儲備和工業用途,如首飾、電子、鑄幣、醫學工業等,真正作為投資工具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這主要是因為目前國家有關部門還未正式出臺黃金的交易規則,開通的黃金市場只是零售市場和有限制的交易市場。
如何充分吸引資本、優化資源配置,是繁榮黃金投資市場的關鍵。建立一個能夠滿足不斷增長的投資需求的黃金市場是當務之急。只有這樣,黃金市場才能在我國金融市場體系中發揮應有作用,而個人投資者也才能大舉“入駐”黃金市場。
資料鏈接一:黃金投資方式(寒徹)
從國際市場看,黃金投資大致包括以下6種方式:
金條。投資金條時,應購買知名度較高的公司制造的金條。國際知名公司出售的金條,除了有密封包裝外,還有可靠的封條證明。投資人出售這些金條時不用啟封,也不用支付成分分析的費用。
金幣。金幣分為純金幣和紀念金幣。純金幣的價值基本與黃金一致。紀念金幣的主要功能為用于收藏,雖然投資增值的功能不強,但仍具有保值功能,而且變現方便。
黃金管理賬戶。黃金管理賬戶是指經紀人全權處理投資者的黃金賬戶,是風險較大的投資方式。一般來講,提供這種理財方式的企業都擁有高水平的專業人員。該種投資方式要求的投資額較大。
黃金憑證。這種投資方式使投資者避免了儲存黃金的風險。黃金憑證上會注明投資者有隨時提取所購買黃金的權利。投資者可按時價將憑證兌換成現金,還可通過背書在市場上流通。
黃金期貨。一般而言,黃金期貨交易不以實物交割終結,絕大多數合約會在到期之前被平倉。這種買賣方式即通常所稱的“炒金”。黃金期貨為保證金交易,因而具有較強的杠桿作用。
黃金期權。投資人購買黃金期權后,可以在價格走勢對自己有利時行使其權利而獲利,也可以在價格走勢對自己不利時放棄權利,損失只是購買期權的費用。由于黃金期權操作比較復雜,因此目前世界上黃金期權市場不太多。
資料鏈接二:國際主要黃金市場(耀昆)
世界上比較有影響的黃金市場主要包括倫敦、蘇黎世、紐約和香港黃金市場。
倫敦黃金市場世界上最大的黃金市場,成立于1919年,其價格影響著紐約和香港的交易,1982年以前主要經營黃金現貨交易。1982年4月,倫敦期貨黃金市場開業。
蘇黎世黃金市場二戰后發展起來的國際黃金市場。由于瑞士特殊的銀行體系和輔助性的黃金交易服務體系為黃金買賣提供了既自由又保密的環境,加上瑞士與南非也有優惠協議,因此獲得了80%的南非金,前蘇聯的黃金也聚集于此,在國際黃金市場上的地位僅次于倫敦。
美國黃金市場紐約和芝加哥黃金市場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主要原因是1977年后美元貶值,美國人(主要是以法人團體為主)套期保值和投資增值獲利的需求,使得黃金期貨迅速發展起來。紐約商品交易所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目前是世界最大的黃金期貨交易中心。
香港黃金市場香港黃金市場已有90多年的歷史。1974年,香港政府撤銷了對黃金進出口的管制,此后香港金市發展極快。香港黃金市場由于在時差上剛好填補了紐約、芝加哥市場收市和倫敦開市前的空檔,可以連貫亞、歐、美,形成完整的世界黃金市場,因此成為世界主要的黃金市場之一。(
金融時報記者 張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