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木馬屠城》在港上演引起希臘神話熱潮,剛結束的歐洲國家杯又由希臘捧杯,還有緊接而來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在雅典舉行,香港歷史博物館昨日揭幕的“不朽印記:竹月堂古希臘錢幣展”,正好配合這股“希臘風”。
是次展覽展出的是竹月堂堂主簡永楨的收藏,共一百二十六枚錢幣,包含不少自古代留傳至今最精致巧妙的古希臘錢幣。展品共分為十八組,每組均標志著古希臘帝國錢幣歷史一個重要的章節。
帝國錢幣史跨六百年
古希臘帝國錢幣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七世紀的亞洲,到公元前一世紀在埃及劃上句號。這段時間見證了不少重大的歷史事件:呂底亞王國、波斯帝國、希臘城邦、亞歷山大大帝東征西討的戰績、其繼承者的統治,以及后來羅馬人將希臘帝國的最后一個王國----埃及攻陷的史事等。參觀者可藉此機會探索希臘古代文明的發展歷程。
圖案包含神話與競技
是次展出的錢幣的圖案種類繁多,包括希臘諸神、英雄人物及歷史事件,象征著希臘文化的精髓,部分錢幣也反映了古希臘運動競技的傳統。
收藏家簡永楨昨日在展場內介紹展品。展覽場地以羅馬柱布置,并有部分陶器及文物襯托錢幣展品。展品中包括他本人最愛的一枚法尼士發行的琥珀金標幣,鑄造于公元前六百二十五年至公元前五百五十年,相信是現存最早刻有希臘文字的琥珀金錢幣,幣身文字意謂“吾乃法尼士”,法尼士相信是社會有財勢的人,能發行錢幣,琥珀金是一種以金和銀天然混合而成的合金,鑄造地點是位于小亞細亞(現今的土耳其)沿岸一帶。
大帝肖像“長”公羊角
展品中最大的一枚錢幣有十五“德拉克馬”幣值,而最細的是印有“埃及妖后”克莉奧佩特拉七世肖像的錢幣,這枚錢幣亦為希臘古錢幣歷史劃上句號。展品中有一枚最清晰地印有亞歷山大大帝肖像的錢幣,在圖案中,他的頭上有公羊角,這代表埃及大神阿蒙的公羊角,反映亞歷山大大帝自稱為神。
是次“不朽印記:竹月堂古希臘錢幣展”,即日起至十月四日在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
此外,歷史博物館舉行一系列相關活動,包括由七月十七日下午二時至五時半舉行的研討會,由竹月堂堂主簡永楨與大英博物館希臘錢幣館館長米度士(Andrew Meadows),以及希臘財經及金融歷史學科主席暨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圖書館博物館學系主任卡拉締(Francois de Callatay)主持,他們將與參加者討論希臘錢幣如何發展為歐洲及亞洲的貨幣,以及錢幣與希臘文明的關系,并深入探討被視為最有價值的古錢幣----艾特納的四“德拉克馬”錢幣。
該研討會于歷史館地下演講廳舉行,免費參加,名額一百四十,先到先得。(香港大公報 記者鍾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