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寧波
據中國人民銀行最近公布的消息,居民儲蓄存款增長速度繼續加快,5月末,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8.04萬億元,同比增長17.6%,增幅比上年同期高7.6個百分點,比上年末高2.9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央行行長戴相龍多次提及鼓勵更多儲蓄資金進入資本市場;他還建議理論界研究銀行業哪些資金可以流入資本市場等實際操作中亟待回答的問題。市場普遍認為,這些言論顯示,監管部門也十分重視貨幣市場資金流入資本市場的積極作用。但時隔數月,正象人們所期待的股市能有個“紅五月”一樣,人們寄希望于貨幣市場資金流入資本市場的奇跡沒有出現,儲蓄存款還是“我行我素”只增不減。
據有關媒體消息,在股市、房市和匯市這三大投資渠道中,溫州人青睞后兩種,唯獨對股市感冒。調查還顯示,溫州人對自己摸不透的東西絕不會碰。由此,筆者從中得到啟示:溫州人的投資理念,并不是溫州人獨有的,它代表好大部分中國人的投資理念;中國的儲蓄存款除有其自身的“中國的特色”外,主要與儲蓄資金的結構、人們的投資觀念密切相關。現階段我國居民儲蓄存款的20%是由80%的人群產生的,那部分居民儲蓄資金的來源主要是消費資金的節余,其主要功能是為了未來的消費支出。假如投資一般傾向于穩定、保值、風險小的品種。同時,我國20%的高收入群體掌握著80%的居民儲蓄,他們的消費潛力可觀,投資欲望強。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中國的“富人低消費”現象突出,投資也因信息不對稱等種種原因受到制約。據有關方面最近在廣東、浙江、江西、北京等省調研時發現,近年,對總體消費影響較大的高收入家庭消費意愿較低,甚至呈下降趨勢,所謂“富人低消費”的現象相當突出。專家認為,鑒于“富人低消費”現象各地應改善消費供給,營造良好消費和投資環境,有效地擴大這批先富群體在擴大內需中的主導作用。
一方面,居民手中有錢,但未來子女的求學、求業、社會福利制度的不確定性,又使得他們不敢輕易花錢。而存入銀行利率很低,進入股市又不放心。另一方面,追逐利潤、自由流動,又是資金的特性。如何幫助老百姓“理好財”,為他們提供多渠道的資金增值、保值機會,促進我國經濟良性發展,這不僅是央行和證監部門關注的大事,也是每一位有志于國富民強有識志士的責任。
最近,有關傳媒紛紛報道,隨著國際市場黃金價格的攀升,南亞和中東局勢趨于緊張,使投資者及投資機構大量購買黃金避險保值,甚至象美國這樣的大國,也大量儲備黃金。根據國際黃金協會統計,近6年來全球黃金每年需求量大于開采量300-500噸,對許多國家來說,黃金仍然是戰略儲備的主體,如美國2002年5月,黃金儲備達8,136.9噸,占世界各國黃金儲備的24.9%。從國內來看,廣大居民有購買、儲藏黃金的習慣,這從上半年我國金銀飾品銷售量大增足以得到佐證。據首屆中國黃金珠寶首飾營銷高峰會上透露,目前,我國黃金珠寶首飾年營業總額已達到1000多億元,并且每年以8%至10%的速度增長。同時,我國黃金交易所即將開業,又為投資者提供了黃金交易、賣買的平臺,這將進一步推進人們多渠道、多品種投資的理念。事實上,金銀幣市場幾年來的表現,給先入一步的集藏投資者帶來了可觀的收益,示范效應不容低估。
綜觀上述,這對集收藏、投資、保值融為一體的我國金銀幣市場,何不是個千載難逢的大好發展時期。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貨幣天然是金銀,這是被歷史證明的事實。居民儲蓄進入股市既有思想、觀念障礙,也有政策面的不可操作性。投資資本市場,對他們來說,風險的不可預見性以及股票市場的特性,決定了貨幣市場資金流入資本市場的種種障礙。而投資黃金及以金銀為材質的金銀紀念幣,應該是大多數居民所能接受的。可以說,當前,推進和發展金銀幣市場,具有天時地利的優勢。
任何一個行業要大發展,必有一些先知先覺者作為開路先鋒,然后配以國家相關政策和具體措施的出臺。作為金銀幣市場的業內人士,是否成金銀幣市場發展之大業,同心同德,為培育我國的金銀幣市場,從產品開發、設計、市場營銷等方面出謀劃策,為八萬億元儲蓄存款去向找到合理的歸宿,這是擺在集藏投資界面前的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