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洛陽日報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金價持續穩定在上漲高位,種種利好因素,惹得眾多手中持有各種金銀紀念幣的市民“躍躍欲試”。然而,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對金銀幣的常識知之甚少,區分不清金銀幣的投資、收藏功能。為此,記者專門采訪了市有關金融專家。
據了解,從1979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第一套金銀紀念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紀念幣至今,我國累計已發售10余個系列、1500多個品種的金銀紀念幣。
這些大量藏在民間的現代金銀紀念幣只用作紀念,不直接流通,但仍是國家法定貨幣,具備法定貨幣屬性。那么,金銀幣原值、面額與發售價格、市值之間是什么關系?
這位專家說,金銀幣原值指的是錢幣所含金銀的本身價值。面額是幣面上標明的“幣”的價值,是貨幣的典型標志。金銀紀念幣的面額只是象征性的標志,與原值沒有直接關系,我國金銀紀念幣現行面額的制定綜合考慮了匯率變化、金銀市場變化、國際慣例和法定賠償風險等因素。1盎司金幣面額基準值為500元人民幣,1盎司銀幣面額為10元人民幣,其他規格按照比例增減。
金銀紀念幣的發售價格包括金銀的價值、生產制作成本和發售機構適當的利潤等部分,是根據收藏幣的社會歷史價值、設計制作水平、發行量大小、包裝及社會需求等諸多因素制定的。金銀紀念幣一般是溢價發行。
金銀幣由發行機構發售以后進入錢幣交易市場,還存在市值問題。市值隨著供求關系的變化而浮動,一般是隨著集藏者的增加和時間的推進逐漸增值。(趙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