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幣專稿 作者: 成 竹
綜觀2004的錢幣市場,整體仍然一個大的調整周期當中,主要表現為市場人氣低落,價格低迷。但年末市場成交又明顯弱于前期。據市場錢幣商反映,主流彩金幣及本色金幣近一個月時間以來,成交明顯少于常年,呈現乏人問津的尷尬局面,其弱勢沉悶的現象為近年來所少見。在政策面逐步明朗的背景下,市場應是充滿激情和期盼,但令人困惑的是市場為何越發低迷了呢?究竟這樣的狀況還會持續多長時間?下面筆者試做一些探討。
造成目前市場低迷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還是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大的市場調整周期決定了目前金銀幣的弱勢格局。2003年3月,以彩色金銀紀念幣為主流、持續了近三年時間的金銀幣行情終于見頂回落,此后市場經歷了數次反彈,但總的趨勢仍然是重心下移動,行情規模越來越小,行情力度越來越弱,參與群體也呈現萎縮的趨勢。以龍頭品種為例,《貴妃醉酒》2003年3月最高時曾經到達26000元,大盤調整后經歷了數次反彈,反彈高點依次分別為24000元、18000元,最近的一次為17300元,目前價格盤桓在16000元附近。我們從龍頭品種的運行軌跡可以發現,整個價格中樞呈現下移的趨勢,反彈高點也逐步降低,顯示出大盤整體處于弱勢當中。
其次,市場存量資金不足,增量資金裹足不前,不愿意介入。市場經過近兩年時間的大幅度調整,由于參與群體信心渙散,原來市場活躍的短線資金以及不堅定的做多資金早已經撤離市場,剩下的主要是一些被高位套牢的主力資金和少量堅定看好后市的散戶資金,這些資金由于長期處于套牢狀態,體力消耗嚴重,顯然無力發動行情。由于市場缺乏長久的持續的賺錢效應,金銀幣市場的社會關注程度較低,場外的增量資金暫時仍然沒有介入的跡象。任何投資市場都是資金推動型的市場,缺乏資金的市場似乎成了無源之水,自然難起漣漪。
再次,金銀幣銷售體制改革的政策實施仍需要一個過程。近年來,錢幣市場的持續低迷以及廣大集收藏愛好者要求改革金銀幣銷售體制的呼聲得到了管理層的高度重視,2004年,金幣總公司管理層組織召開了數次金幣工作會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于2004年12月10日在北京召開的“弘揚金幣文化,推動中國金幣事業持續、健康、穩定和協調發展”座談會,對于大家關心的完善銷售體制問題,管理層當即在會上表示今后主要要進行三項具體的改進措施,其中有改造傳統分銷渠道,設立特許商制度;擴大直銷比例,籌備建立現代貴金屬紀念直銷中心和調整代銷合作等。但是我們應該要看到,改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會一蹴而就,因此市場環境的轉暖仍需要一個時間過程。
另外,目前交投兩旺的禮品行情分散了市場注意力。根據近年來的市場規律,一般從每年的十月中旬開始,一年一度的禮品消費行情就開始啟動,沿著傳統的中秋、元旦、春節、元宵幾大節日為主線,一直持續到第二年的春節以后才告結束。禮品行情的交易品種主要以生肖系列品種為主。其行情的特點是短線獲利相對較為容易,投資周期短,操作也較為簡便,因此,禮品行情對喜歡短線炒作的投資者有著較大的吸引作用。此輪禮品行情的特點是啟動時間較往年來得早,交易規模也相對較大,參與人數也相對較多。因此,禮品行情的火暴吸引了市場的注意力,客觀上也造成了資金的分流。
綜上所述,造成目前市場低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市場信心尚未復蘇,資金面捉襟見肘,政策尚未落實見效等是造成目前狀況的主要因素。從政策面來看,旨在保持市場健康、持續、穩定發展的金銀幣銷售體制改革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當中;目前的盤面來看,絕大多數品種的價格已經處于近年來的低點;從時間周期來看,大盤調整時間已經接近兩年,調整時間較為充分;結合以往的行情規律,每年的春節以后,市場整體呈現回暖向上的運行態勢。據此,我們有理由相信,目前市場遇到的困難是暫時的,幣市的冬天即將過去,春天就要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