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曦雨
記得在1210會議上,中國金幣總公司單建生總經理講了一句非常深情的話:“只要對廣大集藏愛好者有利,我們就堅決改革”。另據石頭城先生引用中國金幣總公司李龍書記的一段話:“大的道理且不談,我們做金幣工作就是要為群眾為集藏愛好者做點份內的事情”。
12月28日金幣總公司與中國銀行簽訂的《代銷框架議定書》,可以說就是金總向社會向廣大集藏愛好者兌現改革承諾的重要舉措。作為國內創辦最早的商業銀行之一的中國銀行,目前遍及國內的主要分支行有一萬個之多,能與這樣一家頗具實力的商業銀行簽約,可以說是未來金銀幣市場發展的重大機遇。
通過與中國銀行的緊密合作,我想未來金幣文化宣傳普及工作必然會得到更加迅速的發展,關于如何通過這一平臺進行有效的推廣宣傳,筆者有兩點建議供金幣總公司領導參考。
一、 利用中國銀行營業網點廣泛宣傳
在以后的金銀幣銷售中,應該大量印制精美海報,在中國銀行各地營業場所進行張貼宣傳,通過這一手段促進廣大群眾認識與了解金銀幣。
二、 盡快出版權威金銀幣圖錄,激發群眾參與意識
堅持“快樂收藏 理性投資”的理念,在中國銀行銷售金銀幣的同時,還應該進一步激發新參與者的潛在動力,配以圖書,全面介紹金銀幣的信息(包括規格、數量、生產工藝、市場價格),將會引導更多群眾向更深領域的認識和了解,進而帶動整個金幣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舉個例子,比如你花了幾百元,買了幻彩四組,那你就會在宣傳畫報和圖錄的介紹下、在“求全心里”的驅動下,再去買同樣題材的前三組。那么在這樣一種簡單心理和行為的推動下,無形中就會激活整個收藏和投資領域的流動性。
還需要強調的是,12。28框架協議的簽訂,為金銀幣能夠盡快全面走向社會,奠定了非常良好的基礎,但不得不承認在這次機遇中,確實也存在著一些需要客觀面和解決的現實問題,比如,在中國銀行未來實際銷售的具體操作過程中,如何將熱門幣真正投放到集藏愛好者和群眾手中?對于冷門滯銷幣又該如何解決?這些客觀問題,我想兩家單位的領導更應該事先有所防范,必須敢于面對,積極協調。再比如,如果買不到熱門幣的新參與者有天感覺到自己買的幣并非物有所值,而是每天縮水,那么在這種潛意識的作用下,他就會對中國銀行懷疑,對金幣事業懷疑,甚至對中國人民銀行的整體形象懷疑,這樣的后果將會非常消極。
業內資深評論人士張旭東先生,在1210會議上曾經很講過,金銀幣是個好東西!是呀!金銀幣確實是個好東西,而且是個很有潛力的朝陽領域,但這樣的一個好東西為何就會淪落成今天的這個樣子呢?我想,這和目前不規范的銷售模式有著非常大的關系。參與者為了買到自己所喜歡的金銀幣,就必須得在一些人的手里加價幾倍才能獲得,而后往往等待著我們的并不是緩慢的升值效應,而是由于高額利潤從市場抽離,沒有增量資金介入的暴跌,而形成這一惡性循環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我們不能直接買到金總的平價幣。
由此筆者又想到了,未來金總更應該大力扶植的、屬于自己家窗口的直銷工作,很客觀的講,雖然總公司下設的分支機構、特約經銷商有很多,而且每家配額不菲,但憑良心說,我和我們大家真正能夠有機會買到平價幣的地方,也只有通過《中國金幣網》。為了體現關心群眾、重視群眾,我覺得下一步更應該在直銷方面加大力度,增加真正能夠直接服務于民、實現終端消費的實際供給量,讓真正想投資、想收藏的朋友們都能夠直接參與進來,讓更多的人受益。
最近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企圖阻撓正在進行的改革,我覺得他們的觀點很不正確,站不住腳,他們說:“好多國外金銀幣市場的沒落就是因為搞了直銷中心!”這簡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試問,你們到底了不了解那些所謂因為直銷而失敗的具體情況,國外的金銀幣大多是直銷的,市場是交換藏品,變現的場所。直銷使參與者增加了,只會有利于最廣大的投資者和收藏者,有利于市場的大發展,不利的只是那些賣大戶掙非法所得的極少數人。在總量控制的前提下,把那些只塞進個別人口袋,見不得光的金銀幣拿出來分給更需要的民眾,讓參與者直接受益,這又有何不好。難道我們就總得加價在他們手中高價買來,才算公平合理的完全消化嗎?給別人機會其實也就是給自己機會!金銀幣的事業想要做大做強,必須首先要讓它走出去,并非整天在這個已經病入膏肓、支離破碎的小圈子里打轉轉,而走出去的第一步則更要注重真正的取信于民,讓利于民。來一個賠一個,來三個賠一伙,誰又能、誰又敢繼續投資、繼續收藏。
在代銷合作實施之后,我們急切盼望成立金銀幣直銷中心,擴展更廣闊的銷售途徑和領域,這是今后金總應該必須盡快解決和重點解決的問題,也更是廉潔為公,樹立社會形象的具體表現。
言語偏頗,但句句真言,希望金幣總公司相關領導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