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明,作為1210會議的與會代表,我從內心感覺這次會議還是非常成功的,因為從李書記、單總、李總自始至終認真聽取每個與會代表的發言可以看出,總公司對此次會議還是非常重視的。不管每個人的心里到底是何感想,但最終所達成的階段性共識還是非常令人滿意的。
但令筆者不解的是,作為中國金幣總公司唯一開放網絡媒體《中國金幣網》,居然把在會議期間頗有爭議的李鐵生先生的發言作為專家發言頭條,進行報道,使我們本來已經非常平靜的心,頓起波瀾。在五位專家中,劉格文將軍、康宏志教授、梁貽斌教授、戴志強教授的發言都是非常客觀的,惟獨李鐵生先生的發言因過于偏頗,在當時會場上就引起了很大爭議,現在,《中國金幣網》將他的發言作為頭條全文發出,廣大集藏愛好者和投資者是很不滿意的。
曦雨本是一介粗人,今天之所以能夠執筆論理,在很大層面上是被逼出來的。我很幸運,因為我有幸能夠代表千千萬萬個金銀幣愛好者和網友,在會上把大家的話,直接的傳遞到金總相關負責人的耳朵里;我很幸運,因為我有幸能夠見到金總的各位領導;我很幸運,因為我見到了金總想改革的另一面。
作為4家金銀幣專業網站創始人、10余家錢幣、郵票專業網站撰稿人,我深知有些話是應該爛在肚子里,不適合、更不應該我去說的,但今天,在金總這一令人費解的舉動,李老的一席話中我還就得去說說,因為我始終相信在社會文明已經高度發展的今天,本末絕不能倒置,是非更不能顛倒。
作為央行直屬單位的金幣總公司,其主要職能是面向大眾發售金銀幣,而目前的金幣總公司在很多人的眼里卻更像某某個人的公司,暗箱超作讓廣大金銀幣愛好者怨恨交加。
下面問題請李老和金總相關領導作答:
李老關于關于幣的功能的觀點
原文:“討論弘揚金幣文化,首先要認清三種幣的功能。我認為按照各自行使的功能,貨幣可劃分為三種:第一,流通幣,即按面值發行流通的硬幣;第二,收藏幣,即溢價發售,面向收藏者發行的紀念幣;第三,是投資幣即純金銀幣,它的一個特點是根據金銀價格定價,如我們國家的熊貓幣。”
李老這點提得好,好就好在“金銀幣的發行價格,應該參照金銀價格定價”。可這個問題在現實中并不客觀,也是站不住腳的。就目前的所謂“零售指導價”我們大家又有誰能夠買的到呢?
原文:“現在有些人“義憤填膺”,把套牢的罪責歸咎到發售機構,我看,這些人是投資量太大,求勝心太切了吧?”
1、我們每個人都不能買到一塊平價幣的國家發售機構,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法公民有沒有權利“義憤填膺”。
2、投資量太大、求勝心切,是的這點您所說的沒錯,投資量大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看到了金銀幣未來的希望,也是我們大家對未來金幣事業的共同寄托。再問您一個問題,投資量小,就不賠錢嗎?不想求勝的投資者,不想增值的收藏者,今天10萬買的,明天5萬都賣不掉。試問哪個參與者還會繼續收藏、繼續投資。
原文:“我提醒大家,套住是正常的,所有的投資市場,例如股票,不也有被套住的嗎?投資就有風險,把收藏幣用來投資也一樣,尤其盲目的投機,被套的可能也就大些。”
誰在投資之前也不會希望自己的投資行為就是盲目投機,試問每次新品入市,他的最初價格是誰來訂的,他的大部分貨源到底掌控在何人的手里,既然是收藏幣,為什么收藏者卻要花大價錢到市場里買,當收藏者買完了,他們貨也放完了,錢也裝進了不知名人的口袋里,于是市場也就再無人問詢,價格隨之一瀉千里,請問這種所謂的非理性投機氛圍誰才是幕后真正的操縱者,發售部門為何至今還不能平價直銷,目的到底為何,錢到底流進了哪里?
李老關于宣傳工作的觀點
原文:“無論如何改進體制,改進營銷,最根本的問題是要擴大最終用戶,即收藏者的隊伍。金銀幣的收藏者需要兩個條件:一是購買能力,二是文化品味。我們國家現在有錢的人越來越多了,如何把有購買能力的人吸引到收藏金銀幣上來,這就需要宣傳。”
作為早期參與進來的我們,目前已經血流成河,體無完膚,如果盲目擴充隊伍不去改制,那最終的后果必將會更加惡劣、更加無法想象。人來了很容易,但能否對你所推崇的理論感興趣這點非常重要,量少老幣當作黃金買,量大新品高開跌的快。試問這樣一個沒有文化、畸形發展的市場會受到更多人士的參與嗎?那么你們又去如何宣傳?能夠推動大眾投資參與的基本理由又是什么呢?
金幣公司有三大宣傳平臺,在這里我特別強調一下中國金幣網,要大大加強,大大改善。巡展和博覽會每年一兩次,《中國金幣》是每季一刊,而中國金幣網是每天的、即時的,最有吸引力。中國金幣網應當成為行業主流的宣傳窗口,有多少人看,什么人看,要加以研究,除了注重傳播,還要注重導向。
李老所言,“在這里我特別強調一下中國金幣網,要大大加強,大大改善”。
請問李老,作為金幣總公司唯一官方網站、作為金幣總公司對外重要傳播窗口,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中國金幣網》已經耳熟能詳。我本人就是金幣網的會員,也在那里買過直銷的東西,盡管每次只有一套,但我也從中感到,作為一個普通集藏參與者能夠平價購買金銀幣的樂趣。請問李老這個所謂“大大加強、大大改善”的金幣網到底在哪些方面令您不太滿意,更需要得到改正又究竟是哪里?和那些每次都擁有巨大配額比率的各大分之機構,根本不知賣向哪里的貨源相比,究竟誰才是應該大大加強、大大改善呢?
原文:“前面金幣公司提到明年要出版《圖錄》,我對此很支持,需要強調的是,一定要經過專家的嚴格審核,必須是權威性的,不能有錯誤;其次要注意對錢幣加以編號,號碼的編輯要便于商業交易,符合計算機操作。”
李老關于發行現代金銀幣《圖錄》的建議,我們大家都覺得非常好,但我們覺得,除了要找資深專家嚴格審核外,還更需要找一些對中國現在金銀幣有著很高肇毅的民間集藏人士,這點也非常重要。
李老關于弘揚金幣文化的觀點
原文:“我談談我近年來的工作。退休之后我出了十來本書,前五本是關于現代幣的,現在轉向了世界古錢幣。古錢幣是錢幣文化的根源,我先后寫了希臘羅馬幣、拜占庭幣,下一步準備寫古波斯幣。它們是世界錢幣文化遺產,要弘揚錢幣文化,一方面也要去研究歷史淵源。現在世界上很多集幣愛好者都比較關注奧運幣,事實上,2500年前,希臘幣中就已經出現有摔跤幣、擲鐵餅幣、賽馬幣等,這就是錢幣文化的歷史淵源。
聯系到我們的金銀幣市場,我想,炒作的漲跌是階段性的,沒有文化,沒有收藏作為支撐,這種純粹建立在獲利基礎上的投機是站不住腳的。我最后要奉勸我們的市場參與者,要想從金銀幣中受益,首先要了解金銀幣,熱愛金銀幣。愛幣的人多了,愛錢的人少了,我們的事業也就有希望了。
必須清楚的認識到任何離開投資的收藏品市場都是不成立的,因為也只有“價格”才是衡量物品價值的最關鍵所在。
要想在未來的大發展中“快樂收藏”,那么首先更應該注重的則是“理性投資”,因為只有理性投資才會促進未來的快樂收藏,我們在這個問題上和您的觀點是一致的,也深惡盲目投機所帶來的諸多復面影響。但是這又是我們所要必須客觀面對的現實,我們不是管理者、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拿不到原始貨源,對于市場的高開現象我們只能望而興嘆。更不是裁判員,因為我們只是弱勢群體。
我們理解你們,因為我們更懂得冰凍三尺的涵義。
給你們時間,因為你們需要進一步了解目前市場發展的種種弊端。
給你們時間,因為各方利益需要你們進行斡旋。
給你們時間,因為我們大家真的非常 相 信 您。
但如果你們處于各方壓力,也無能為力,一系列灰色銷售問題不能從根源進行實質性系統改革,我們也將不得不通過我們獨有的表達方式向有關方面、部門進行申訴,直至把問題全面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