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幣的功能
討論弘揚金幣文化,首先要認清三種幣的功能。我認為按照各自行使的功能,貨幣可劃分為三種:第一,流通幣,即按面值發行流通的硬幣;第二,收藏幣,即溢價發售,面向收藏者發行的紀念幣;第三是投資幣,即純金銀幣,它的一個特點是根據金銀價格定價,如我們國家的熊貓幣。
我們目前很大的一個遺憾是,純金銀幣沒有好好發展起來,結果導致了投資者在收藏幣領域的廣泛運作。要解決這一困境,純金銀幣即熊貓幣應當盡早在銀行掛牌回購,便于變現,這樣可以有效地把收藏幣領域的投資者吸引過來。純金銀幣的投資功能強于金條、金飾,它的運作在國外有很多成功經驗,例如楓葉幣等。我想,盡管我們目前的工作在政策方面還沒有完全疏通,實現起來也固然會有一定的操作難度,但作為一個重要的投資渠道,我們應該努力把它完善起來。
在三種幣中,收藏幣是最具有文化的一塊。按照國外的經驗,收藏幣是緩慢增值的,它的升值取決于藏品市場的自然消耗,而不是通過大炒大賣。但到了我們國家,由于投資渠道少,現在很多人把收藏幣當作一項可以實現暴富的投資,像當年的“山河一片紅”、“猴票”等郵品一樣,人為地炒起來,結果雖然富了一批人,但大部分的投資者卻是被套了。現在有些人“義憤填膺”,把套牢的罪責歸咎到發售機構,我看,這些人是投資量太大,求勝心太切了吧?我提醒大家,套住是正常的,所有的投資市場,例如股票,不也有被套住的嗎?投資就有風險,把收藏幣用來投資也一樣,尤其盲目的投機,被套的可能也就大些。
二、關于宣傳工作
無論如何改進體制,改進營銷,最根本的問題是要擴大最終用戶,即收藏者的隊伍。金銀幣的收藏者需要兩個條件:一是購買能力,二是文化品味。我們國家現在有錢的人越來越多了,如何把有購買能力的人吸引到收藏金銀幣上來,這就需要宣傳。
中國金幣總公司很重視宣傳工作,尤其這幾年成就很大。宣傳是很值得的,我舉我個人的一個小例子,烏克蘭發行了紀念切爾諾貝利的一枚幣,但幣面都是烏克蘭文,大家看不懂,一開始在市場上無人問津。后來剛好我寫了篇介紹這枚幣的文章,幣商就大量復印,作為宣傳,結果銷售很好。所以宣傳很有必要,投入的收益是長久的。
金幣公司有三大宣傳平臺,在這里我特別強調一下中國金幣網,要大大加強,大大改善。巡展和博覽會每年一兩次,《中國金幣》是每季一刊,而中國金幣網是每天的、即時的,最有吸引力。中國金幣網應當成為行業主流的宣傳窗口,有多少人看,什么人看,要加以研究,除了注重傳播,還要注重導向。
前面金幣公司提到明年要出版《圖錄》,我對此很支持,需要強調的是,一定要經過專家的嚴格審核,必須是權威性的,不能有錯誤;其次要注意對錢幣加以編號,號碼的編輯要便于商業交易,符合計算機操作。
另外我再提一點建議,金銀幣作為藝術品,應在幣面刻上設計者的人名,可先從紀念章試用,條件成熟了再過渡到紀念幣的應用,要樹立設計的品牌。
三、關于弘揚金幣文化
我談談我近年來的工作。退休之后我出了十來本書,前五本是關于現代幣的,現在轉向了世界古錢幣。古錢幣是錢幣文化的根源,我先后寫了希臘羅馬幣、拜占庭幣,下一步準備寫古波斯幣。它們是世界錢幣文化遺產,要弘揚錢幣文化,一方面也要去研究歷史淵源。現在世界上很多集幣愛好者都比較關注奧運幣,事實上,2500年前,希臘幣中就已經出現有摔跤幣、擲鐵餅幣、賽馬幣等,這就是錢幣文化的歷史淵源。
此外,我將二十年來世界硬幣大獎的獲獎幣編了一本圖集,該書將于不久出版。通過對這二十多年的獲獎幣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出,這些世界公認的精品幣在選擇主題、結合民族特色、幣面的設計、工藝的制作等方面所體現的突出的特點,這對我們的工作是一個參考,對我們的市場也是一個幫助。在世界硬幣大獎的評選中,奧地利得獎較多,最近拉脫維亞、立陶宛等也異軍突起,這些都需要好好研究,我們要力爭在世界評選中占有一席之地,獲選的越多,世界的關注度也就越高,我們的金銀幣銷路也就會越好。
我最近還在著手編輯關于世界歷史上著名金銀幣的一本書,從希臘的第一枚金幣、Ottoman銀幣、美國的Morgan Dollar,到墨西哥的銀幣等,這些幣為什么在世界上享譽盛名,同樣值得我們好好研究。
我做這些工作的目的在于促進更多的人關心金銀幣,成為金銀幣的潛在購買者,并最終加入到我們的集藏隊伍中。金幣收藏或者整個收藏,是一種文化,是一個國家物質生活和文明生活的側面反映。對于這一點,我體會很深。20多年前我在英國時,曾到一位教授家做客,教授本人收藏的是英國的老礦燈,教授的夫人收藏蝴蝶,教授的女兒收藏海貝,教授的兒子收藏玩具火車,飯后大家都拿出自己的藏品,一一向我展示,這就是一種文化。在歐洲,很多博物館的陳列品都是個人苦心積累多少年的藏品,他們無償貢獻給社會,使后人永久留存。美國的博物館也是這樣,我在華盛頓時看了整整七天的博物館,他們的藏品各具特色,意趣橫生,我是流連忘返,感慨萬分。
聯系到我們的金銀幣市場,我想,炒作的漲跌是階段性的,沒有文化,沒有收藏作為支撐,這種純粹建立在獲利基礎上的投機是站不住腳的。我最后要奉勸我們的市場參與者,要想從金銀幣中受益,首先要了解金銀幣,熱愛金銀幣。愛幣的人多了,愛錢的人少了,我們的事業也就有希望了。
李鐵生:1932年出生于江蘇省揚州市。1954年畢業于清華大學機械系。1980-1982年為英國曼徹斯特理工大學進修學者。長期從事高等教育、經濟、科技管理工作。退休后主要從事世界錢幣文化介紹工作。著有《世界硬幣圖錄精編》、《世界硬幣趣談》、《世界硬幣知識大全》、《古希臘羅馬幣鑒賞》、《世界奧林匹克紀念幣》、《拜占庭幣》等多部錢幣研究著作。現為世界硬幣大獎評委、中國錢幣學會理事。
中國金幣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