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暖風。信心。
---解讀《中國金幣總公司新聞發言人就我國貴金屬紀念幣有關事項答記者問 》
認真讀罷《答記者問》一文,感覺接二連三的提示,讓人感到金銀幣的陽光政策越來越明朗,感到管理層扶持市場健康、繁榮的意圖越來越清晰。
加強金銀幣宣傳工作會議、經銷商發展研討會、擴大網上直銷、金幣文化征文,一陣接一陣的暖風吹來,讓我們感覺金銀幣長期穩定、繁榮發展的已成為發行部門的綱領。
仔細、反復閱讀完《中國金幣總公司發言人就我國貴金屬紀念幣有關事項答記者問》,清晰地看到了金銀幣過去、現在、未來的紋路,對金銀幣歷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進一步增強了參與收藏投資的信心。
從《答記者問》中,我領會有以下幾點利好:
一、改進銷售體制
管理層清晰地意識到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國民收入不斷提高,文化需求越來越迫切,金銀幣國內需求將大幅增加,因此,削減海外份額,加大國內銷售比例,這一政策的突破,完全符合發展需要,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對特約經銷商進行約束和監管”,說得好,雖然特約經銷商在金銀幣發展中做出了貢獻,但不能居功索取而影響金銀幣 的發展,金銀幣是以國家的名義面向人民大眾,因此,應定位在公共事業上,必須體現更多的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不管誰過去對金銀幣做出多大的貢獻,也得服從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應該理解,必須執行。
過去主要由特約經銷,是歷史的需要,可以給予肯定,但時代在變革,社會在進步,一個社會,要發展生產力就必定不斷調整為相適應的上層建筑,任何制約生產力發展的制度必須盡快修正完善,對發行體制的改革,就是這種修正完善最有效的手段。
我一直有這個感覺:金銀幣在發行初期,發行意識把它當作商品以換取經濟收入的成分大些,所生產的金銀幣力爭在最短時間內銷售完畢,盡快把收入用于國家經濟建設上,因此,把這一重任交給特約經銷商去完成,因而造成了考慮收藏、提升文化品位的意圖并不明顯,畢竟那時國民經濟水平較低,還沒有財力精力關注它,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今非昔比,隨著國民收入大幅度增加,金銀幣的國內需求也與之大幅增加,在這種情況下,盡快改革銷售體制,削減特約們的份額,轉向面對收藏者的直銷比例,是符合發展需要的。
約束,監管,是對特約們的權利、效益、責任捆梆在一起,讓他們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和商業道德,對金幣文化宣傳、傳播錢幣知識,擴大參與群體有明確的指標,對銷售價格、范圍、時間有明確的規定,這樣細化,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逐步向完全市場化過渡打基礎。
約束、監管,并不等于取消,現階段取消特約經銷并不是最佳方式,因為,特約們還承擔著繁重的熊貓幣銷售任務,為國家籌集更多的建設資金,一昧地否定他們存在的作用并不科學,在這一方面,我們應該多一些理解與寬容。
二、注重培養收藏隊伍
在問答中提到,減少銷售的中間環節,意味著將壓縮特約經銷的貨源,擴大對收藏者直接銷售的比例,“使集藏愛好者能夠以最快捷的方式購買到自己喜歡的幣品”,“探索、改造符合廣大集藏愛好者利益和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銷售體系”,充分認識到擴大收藏需求才是金銀幣可持續發展的途徑,擴大收藏群體才是走向繁榮的核心力量,把集藏者提到新的高度。
收藏品市場的規律就是由供求關系來體現其價值,文化內涵、發行量是這種價值的核心,加大核心成分就意味著增加潛在的收藏需求。
金銀幣二十多年之路,是一條不斷探索、不斷完善之路,通過經驗教訓,重新認識到擴大收藏群體對金銀幣發展的重要意義,這是一種理性的、具有長遠意義的發行思維。
三、提升文化內涵地位
文化是收藏品的核心,一款藏品價值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文化信息含量,金銀幣作為收藏品,之所以充滿收藏魅力,就因為它蘊含了豐富的文化信息,管理層有意識地引導參與者把挖掘金銀幣價值的思維修正到這方面上來,淡化投機氣氛,防止過度投機造成市場暴漲暴跌現象,使市場運行在理性、健康的軌道上。
此外,努力弘揚金幣文化成為管理層今后的主課題,“出版圖書、知識競賽。。。。加強對金幣文化理論研究,逐步形成知識普及和理論研究相結合。。。。。”,這是多么有遠見的目標。
每一項事業都必須有一套理論基礎作指導,制定方向,才能有步驟有計劃開展工作,金銀幣作為一項新興的文化事業,任重而道遠,要想健康發展,必須讓廣大人民群眾了解它的基本知識,讓參與者了解它豐富的文化信息,研究掌握它的文化價值,知識普及和理論研究,是兩個不同的知識層,量變到質變,知識普及了,必然會有人向縱深探索,向金幣文化的尖端延伸,不斷挖掘它的文化內涵,這是一種金銀幣的立體文化,高中低,各知識層有機結合,形成后繼有人,不致出現斷層現象,營造一個有濃厚文化氛圍的收藏環境。
四、笑納諫言,維護國家貨幣形象
我國正在不斷加快民主進程的步伐,這種進程參予廣大人民更多參政議政的機會,體現政府開明、親民的態度,在《答記者》問中,可以看出幣總也是持這種態度的,開門納諫,愿意聽取各方意見,尊重言論自由,對金銀幣如何健康發展、長期繁榮,愿意和廣大群眾交流探討,對存在的缺點,勇于坦承,正因為有了這種態度,才有了今天不斷加大改革力度,完善發行政策的意愿和決心。
任何一個部門,都不可能沒有缺點,尤其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牽涉到相關的法規政策、部門協調、思想意識等,不可能立竿見影,一帆風順,要有一個過程,只要他們意識到存在的缺陷,有了改革的態度,我們就應給予一定的時間,多一些耐心與寬容。
參政議政是我們公民的的權利和義務,為了金銀幣健康發展,對發行銷售體制,對市場發展,我們完全有權利和義務獻謀獻花策,提出合理化建議,表達我們的希望,對金銀幣相關政策不合理現象我們可以大膽提出批評和鞭韃,敦促發行部門改正和完善,但這種批評和鞭韃,必須是出自對金銀幣的愛護,用一種善意的、建議式的、方式,用一種出自公心、不含私利的態度。
金銀幣是國家嚴肅的貨幣幣種,以國家形象出現,因此,我們每一位參與者,都有維護它尊嚴的責任和義務,對某個行為,某項政策存在的缺點,可以提出批評,但不應借用貨幣來隱喻,更不應把金銀幣虛擬某種行為某個人,或者采取諷刺挖苦攻擊的言語,曾有一段時間,我發現論壇上,有人經過電腦處理在人民幣畫面上把原人物圖案刪除,換一另外的人物頭像,還有在某些幣種上隨意貼上某些文字號碼,這是不嚴肅的,有損國家貨幣形象。
總之,《答記者問》一文是管理層向我們發出一種打造金銀幣健康發展的強烈意愿,如果認真研讀,還能挖掘更多對金銀幣發展有價值的東西。
這是我對《答記者問》一文學習的一點心得體會,不知理解是否正確,不妥之處,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