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我們很榮幸的邀請到幣海為大家主持今晚的夜間交流攔目,和大家聊聊市場行情,探討一下接下去的操作手法
========================
[color=#DC143C]10月29日,嘉賓幣海和大家聊聊走勢上揚的市場行情[/color]
[flash=500,350]http://www.freewebs.com/eshu188/rili.swf[/flash]
========================
幣海說:
朋友們好!今天在此和大家一起探討目前的市場走勢和接下來的市場操作,希望朋友們暢所欲言!
三德子說:
《幣海觀禮》,每日必讀!
[img]http://www.ccbczpx.com/newclub/UploadFile/2004-10/20041029181741762.gif[/img]
幣海說:
三姐姐晚上好!看到您可真心
[em01][em01][em01][em01][em01]
========================
幣海說:
再次全面審視張的投資價值(許少榮)
作者:許少榮
隨著2005年新郵預訂方案的出籠,版票第一次可以預訂了。從2005年郵票發行計劃看,我們能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呢?恐怕背后最深刻的問題,就是要對張的投資價值進行全面的反思。小版想取代張的市場地位,想必是不能實現的美夢了。
一,小版的泛濫成災,使其失去貴族的特性。始自春節的二版開始,郵政本來發行二版從節制發行,很快過渡到2003年二版的套套出,到04年的二版有所節制,但仍然高達十幾套,外加04的偽小版,而我們往全看,03、02、01的大版,我們幾乎都可以看他們為似小版,05年不用說,就一個版式:小版。二版、偽小版、似小版、05小版,這么幾年,小版的群落就泛濫成災了。
二,市值早就超過編年張的市值了,編年張的發行枚數一直很克制,最低的1992年是二枚,早高的是2001年的6枚,總數到現在也不過是區區的65枚,以每枚的市值平均6元算,每枚的存世量以1000萬枚計算(實際應該沒有),總市值在39億元。而二版、偽小版、似小版、05小版,總數應該在100套以上,多數的版價在20元/版以上,每套小版以200萬版算,總市值在40億元以上(單一個清明上河圖市值就2億多)。
三,張的選題的嚴肅性。張幾乎是當年最重大的選題,這是從改革開放后郵票發行延續至今的好習慣,這種選題的嚴謹,是二版不可比的,是二版不可能取代張地位的最根本的保證。
四,寬票幅的設計,印刷的精美,由著名設計家設計是保障張在郵票領域保持自己貴族地位的強大保證。
以上幾點,是對拙文《小型(全)張有投資價值嗎?》的補充。
附:小型(全)張有投資價值嗎?(原發表于2003年9月12日)
有人以前一段對市場的準確判斷,特別是對小版的準確判斷,便輕易對小型(全)張下武斷的結論,如果聽之,則對所有參加市場的集郵者也好、投資者也好,都是百害無一利的,因為這種論調是以一個正確的結論去推理一個尚未定案的、由市場決定的結論,這種論調既輕率又危險。
那么,小型(全)張究竟有沒有投資價值呢?
一,這一輪行情是反彈或反轉行情?如果是反彈行情,因為是以小版張為主流的行情,其他板塊必不能動很多,小版也不會走太遠,因為是在這么弱的市道里,想小版獨立走那么遠的反彈行情,簡直就是天方夜譚的夢;如果是翻轉行情,小型(全)張遠遠沒有完成它本身的歷史使命,如果以沒有消耗來論證小(全)張必死,未免武斷,試想一想,央行發行的那么多品種金、銀、彩、奇幣更沒有消耗,價格一樣高高在上,如何解釋?
二,資金量是決定行情的最關鍵因素,是大行情,必有大資金。我們以今年大約有28個小版,每個版發行量60萬計算,每版平均到達200元,資金總容量為33.4億元。而看好者如果想小版有更高的價格幻想,恐怕國家郵政局的政策會向著不利于集郵者和投資者的方向轉變了,加量和加套都會讓幻想者受不了的。加上早期發行的小版和未發行的小版,在可見的行情里,小版張總市值必不能超過50億。以中國總郵票盤子價格估算,大約在3000億左右,如果有大行情,沒有進來1000億的資金,怎么算是大行情?郵票的各個板塊JF、JP、PP、PF、FP、TP等等都是容納資金量不大的品種,惟有小型(全)張,交易簡單、明了、實物輕便搬遷容易。資金吞納大、價差小、蒙人相對小。
三,發行政策:況且,目前小版的炒作,是建立在明年國家郵政局對大小版發行政策進行調控的基礎上的,離開這個基礎,談論小版的投資價值既幼稚又可笑,設想一下,如果以后國家郵政局標榜與國際接軌,不改變目前的大小版政策,用不了幾年,整個小版的市值就會追上幾十年來小型(全)張的市值了。目前小版的炒作,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比價上看小版更有價值和超跌反彈,各路資金利用消息真空(因為國家郵政局不愛澄清消息,資金就是利用這個漏洞)搞一把就走;另一種是大莊家已經知道明年發行政策的改變,利用信息的不對稱,提早動手,因為預訂政策就快出了。本人認為,后一種的可能性更大。而小(全)型張已經受制于《關于郵票選題的若干規定》的約束,一年只能出四枚,這就很容易解釋為什么小型(全)張目前一直偶露崢嶸的原因了,有一種跌不下去的感覺。
四,增值倍率,最高增值倍率不會在小版和張里頭產生,但目前大部分編年張3塊多的價格風險是不高的,升十倍不過30多元,而且還有面值在8元那里護著。小版炒得越高,越脫離面值。假設你手里有50萬,你是買尚未啟動的3元的張或是現在已30塊的石頭小版呢?小版批量貨源難找,這是多數郵商的說法。
在一個大行情里,否定小型(全)張的投資價值,既不可能又不可信,甚或有意弱化張的投資價值,唯一的一個可能就是壓住收貨。
來源:中國投資資訊網
========================
幣海說:
奧運幣乃是萬民之愛
這次北京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可謂盛況空前,比寧波的那次規模大多了。博覽會上人潮洶涌,人氣旺盛,但這僅僅是表面現象,究竟有多少人真正是奔著收藏而去的?看到爭先恐后排隊的農民工們,答案已經很明確。據悉,此次博覽會期間將舉辦"快樂收藏日"、"奧運幣收藏日"。而去年寧波會展的主題也是 “快樂收藏日” 、“奧運集藏日”。從2005年起,有關第29屆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紀念幣的發行工作將陸續展開,奧運幣的概念正被在不斷強化。
有報道稱:“為紀念第29屆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我國將發行紀念幣40枚,包括普通紀念幣9枚,其中紙幣1枚,面額為20元;硬幣8枚,面額均為5元。貴金屬紀念幣31枚,其中10公斤金幣1枚,面額為100000元;5盎司金幣2枚,面額均為2000元;1/3盎司金幣8枚,面額均為150元;1/10盎司鉑幣2枚,面額均為100元;1公斤銀幣2枚,面額均為300元;1盎司銀幣16枚,面額均為10元。”
翻開世界奧運紀念幣發行歷史,能發現中國的奧運紀念幣還沒有確定圖案的時候就已經創造了幾項世界第一:第一次發行重達10公斤的金幣;第一次發行5盎司金幣,而且是一下發行兩枚;可能還是第一次發行紀念紙幣。此外,從各個單項看,中國奧運幣的發行總品種、金幣品種、銀幣品種都居于世界“一流水平”。
綜觀近年來中國奧運紀念幣的發行狀況,奧運題材三年來已經創造了多項第一。
2001年,中國金幣總公司曾推出一枚“北京申奧紀念大銅章”,雖無面額,但由于是權威機構推出的第一個奧運題材紀念品,加上1500枚的鑄造量實在金貴,據說目前市價已在8000元左右。
2002年7月,金幣總公司發行第一枚申奧成功紀念銀質紀念章,這是第一枚也是最后一枚“申辦題材”的紀念品,而且是金幣總公司發行的奧運紀念品上首次使用五環標志。
2003年8月,奧運會徽紀念章一金一銀雙雙出籠,這既是金幣總公司的第一個黃金奧運紀念品,又是第一個“主辦題材”的紀念品,原本690元(1/10盎司金500元,1盎司銀190元)的身價一上市就站到了1200元的價位,在一周左右摸高至3000元,因為受到旗幟章的拖累,目前跌落到1900元左右。
雅典時間2004年8月29日晚,北京和雅典隆重舉行奧林匹克旗幟交接儀式,為紀念該重大活動,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宣傳奧林匹克運動,經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授權,中國金幣總公司特發行奧林匹克旗幟交接紀念章一套。該套紀念章包括1/10盎司金章1枚、1盎司銀章1枚和80毫米銅章1枚。有輿論認為這是真正具有29屆奧運會概念的收藏品。
一系列的世界第一加上中國第一,除了金銀幣,竟然還有金銀章,甚至還有銅章!這到底是不斷創新的產物還是別出名目的市場釣耳?
如果我們對比一下身邊的郵票市場,金銀幣似乎緊隨其后。據統計,最多時全國集郵聯合會曾經擁有近500萬會員,鼎盛時期,每當新郵發行,全國大大小小的郵局門口都會排出幾百米的長隊。可現在呢?你問問你身邊還有多少人集郵?什么原因導致郵市這樣的慘況?濫發!!
都曾經有過輝煌,都曾因數量龐大而受到冷落。都曾經調整策略,一個是“減量增套”,一個是“精品戰略”,口號都曾受到歡迎,但接踵而來的,一個數量不見減多少,一個精品沒有加多少,倒是共同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名目、噱頭。郵市已經死了,幣市將要如何呢?
中國申奧成功,萬民沸騰,舉世矚目。說起來都知道,奧運是對一個國家整體素質的檢驗,做起來未必輕松。奧運紀念幣是主辦國重要的紀念品之一,如果中國金銀幣當初在海外大肆發行實屬迫不得已的話,奧運則是中國金銀幣重整旗鼓,再樹國際形象的絕佳契機。
當然,這也是大撈一票的絕佳契機。應該如何取舍?作為“國家名片”,中國的郵票已是冰凍三尺,比郵票更具有權威性、更代表國家形象的金銀幣呢?難道在奧運面前仍然只是炒家的符號或者送禮者的寵物?
據悉,目前決策層對奧運紀念幣的設計深感為難:奧運紀念幣總要體現本國文化,可是想一想,中國的傳統文化題材都快用光了,長城、天壇、故宮、兵馬俑、歷史人物、京劇藝術、書法繪畫、古典名著、野生動物……還有什么?1000多枚了,都用了。奧運幣還要有新意吧?難。這就是濫砍濫伐的結果。
昨天我又聽到朋友的一則消息,據說明年奧運幣的發行量將是有史以來的天量,在10萬枚以上,如果真是這樣,那將是奧運幣的悲哀!藏友們的悲哀!中國金銀幣收藏事業的悲哀!
奧運幣畢竟關系到國家聲譽,是萬民之愛,期望決策層三思而行!
從國際來看,先進發達國家他們在確定題材內容、發行枚數、每枚的發行數量時,往往把滿足收藏者需求而盡量不增加其經濟負擔作為重要標準。
例如,美國是世界第一經濟強國,集幣人口在世界上處于一流水平,近20年來,每年平均發行貴金屬幣不超過8種。
再如,澳大利亞的金銀幣以其精湛的鑄幣技術贏得了世界范圍的追捧,近20年平均每年的發行不超過十幾種。
但落后國家的發行狀況與之比較則差距很大。非洲一些經濟落后的國家竭澤而漁,題材隨意,工藝不精,品種混亂,數量龐大。有的國家干脆可以出賣金銀幣的鑄造權、發行權——只要給錢,外國人也可以投資鑄造發行該國的金銀幣。這樣的金銀幣在世界上的聲譽可想而知。
我國金銀幣的發行狀況雖然沒有糟糕到這樣的地步,但工藝不精,品種混亂,數量龐大的現象確實存在。
和非洲國家相比在仲伯之間。
從1952年芬蘭赫爾辛基奧運會開始,奧運會舉辦國開始發行奧運紀念幣。所有奧運會舉辦國在發行奧運紀念幣時,大多會著重考慮收藏者的利益,對種類、數量采取十分謹慎的態度。目前決策層要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品種過多的奧運紀念幣肯定會受到全世界收藏者的冷落。
在這方面有沒有歷史教訓值得我們借鑒呢?
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一下發行了39枚貴金屬幣,而且發行數量龐大。由于此屆奧運會遭到西方國家的抵制,加上前蘇聯財政困難,所以把發行貴金屬紀念幣當作補充奧運投入的重要手段。結果怎樣呢?這屆奧運會的貴金屬紀念幣幾乎被全世界的收藏者視為奧運金銀幣中的垃圾,2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身價可憐。
1988年漢城奧運會,漢城奧運會的金銀幣雖然總體重量不大,面額較小,但發行量極其龐大,無法引起全世界集幣愛好者的追捧,遭到冷落。
歷屆奧運會上,發行貴金屬紀念幣品種超過中國的,目前只有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和1988年漢城奧運會,而這兩屆的發行工作是徹底失敗的。
那有沒有成功的先例呢?當然有!
26屆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一共只發行了8枚銀幣、4枚金幣,但全世界收藏者趨之若鶩,如今已經成為奧運幣中的貴族.
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以上我們都已經一一列舉了,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避免失誤!避免災難!尤其是要避免類似<香港回歸金箔>給郵市造成的災難!
為了國家的聲譽,
為了大眾的情感,
為了中國金幣收藏事業的持續發展,
決策層還是去做一點實際工作吧,畢竟目前亡羊補牢,尤未未晚!
如果我們已經指出了這些弊端,但決策層仍然無動于衷,那我們唯一的辦法只有遠離這個市場,這樣既能夠避免可能遭受的精神創傷,更能夠避免物質的損失.今天發了這么多的牢騷,其實我也是愛之愈切,恨之愈深!
秋之韻說:
不要作繭自縛呀
========================
keke說:
請教老師:目前的行情是反彈還是反轉?
幣海說:
美眉好!就目前的市場交易量來看,短期內看應該是個幣的反彈,但隨著市場的縱身發展也不排除反轉的可能,但要形成反轉需要各方面形成合力,否則獨木不成林。
秋之韻說:
現在看是反彈,不過反彈與反轉只是一步之遙
幣海說:
也只是一字之差,互為條件互為補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