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第29屆奧運會紀念幣項目十分引人注目,歡迎大家就該項目進行探討。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按照國際奧委會相關規則,中國人民銀行將于2005年至2008年發行第29屆奧運會紀念幣,向世界奉獻奧運會紀念幣精品。主辦國發行奧運幣的國際慣例始于芬蘭赫爾辛基第15屆奧運會,50多年來歷屆奧運會主辦國發行的奧運幣異彩紛呈、各具特色,成為國際收藏市場獨具魅力的一道風景線。奧運紀念幣的發行,既宣傳和弘揚了奧林匹克精神,也是主辦國以法定貨幣的形式、宣傳本國歷史文化的重要途徑。
中國金幣總公司作為直屬于中國人民銀行的我國惟一經營貴金屬紀念幣的專業公司,自1980年開始發行奧運及體育題材紀念幣。從2001年參與北京申奧活動起,中國金幣總公司就對北京第29屆奧運會傾注了極大的熱情與關注,并已先后發行了5組奧運集藏品。
為迎接2008年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中國北京舉行,中國人民銀行計劃發行貴金屬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將體現“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反映北京奧運會“新北京、新奧運”的主題;表達北京奧運會“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表現中國、北京的傳統文化和獨特的形象;展現世界文明、古老文明和現代文明在北京的和諧交融。(第29屆奧運會紀念幣項目具體實施情況待定)
========================
[color=#DC143C]1月25日 第29屆奧運會貴金屬紀念幣(第1組)前瞻[/color]
[flash=500,350]http://www.freewebs.com/eshu188/rili.swf[/flash]
========================
高高興興說:
雞貨洶涌澎湃,大雞暴跌4元!
這幾天市場聽聞公司做雞莊家成功脫逃, 散戶和預訂大戶堅持不住,再加其他部分公司加入放貨,今天雞系列貨源洶涌澎湃, 早間開盤大雞才48的價格,到收市已經跌破44元,一日內大幅度跳去4元多,是為市場不多見也,上午十點多鐘,二傳到處找人詢問是否要"雞貨",開出的價格越來越低,開出的數量越來越大,價格直線下降.曾經為雞出貨所拉升的猴今日也各跌2元.受此影響,整個大盤下跌,03,04小版雖然下跌不多,但是價格疲軟,成交幾乎停止.
雞猴系列今日收盤好象并無止跌跡象,估計雞猴明后幾日還有跌勢,看來這次炒新又要重演哪里來回到哪里去,嗚呼!
========================
高高興興說:
郵市將出現歷史性重大變化 高長遠05年郵市即將發生具有中國特色的重大變化,這種變化是廣泛的、長遠的、深刻的,將對05年以后郵市投資方式、品種選擇、經營環境等有極大的影響,幾年后甚至會有連鎖加盟等形式出現在郵市,這種變化首先受益的是目前郵市的先入者和廣大的集郵愛好者。
隨著05年“兩會”的召開,這種重大變化將會出現苗頭,特別是隨著“新郵政法”的出臺,這種重大變化將會趨于明朗。新郵政法的出臺意味著郵政改革正式進入操作實施階段,因為郵政改革的法律基礎就是修改后的“新郵政法”,只有郵政改革方案成熟后,“新郵政法”才會頒布。“新郵政法”頒布后,郵政各種改革措施必然就會接踵而出,其影響力度是空前的和長久的,遠遠超過銷毀的作用。
“政企分開”是改革的重要部分,所謂的“政”就是郵政局,所謂的“企”主要就是各級郵票公司。國家局在郵政系統的改革應該也必須按照“穩定、有序、可持續性”來推進。為了穩定和盡可能的少裁員,將各級郵票公司按照地區或省市就地成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國營郵票(投資)公司是可行的,所對應的資產、資金和人員等一攬子劃到這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國營郵票(投資)公司里。這樣就解決了政企分開(當然,政企分開還有其他業務領域,在此不談)的問題,同時又解決了就業安置的問題,減少了潛在的因失業而出現的集群上訪事件的發生,至于這些公司幾年后由于經營不善而導致破產失業就和國家郵政局沒有關系了。
以上是政企分開的必由之路,對應的改革之一就是新郵敞開發售,過期銷毀和公布發行量等發行體制的改變。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國營郵票(投資)公司將和集郵者一樣從國家局購買郵票(初期可能還會優點優惠),這將對郵市產生重大的影響,炒新將會逐漸消失。由于涉及到這些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國營郵票(投資)公司的利益,國家局不公布發行量都不行,這些由國家局分出來的郵票(投資)公司本身就會強烈要求公布發行量,而且國家局還不能留庫存,國家局只能行使你“政”的權力,不能有“企”的行為。
目前已經有這樣的試點公司(湖南公司等)出現了,并且開始試著投資郵市了。由于目前還不是敞開發售郵品,這些公司選擇的是個別05新品作為操作對象是自然的事情,但畢竟開始了介入郵市了,還會有更多的類似改制公司陸續出現直至全部改制。國營郵票(投資)公司介入郵市將使郵市成為中國特色的郵市。隨著敞開發售郵票的實施,這些改制后的公司將會趨之若騖地占有郵票資源,只有這樣他們才會發展,才會掙錢,想想看這將是何等的場面。對于大家來說十幾年來郵票的數量是供大于求了,單畢竟是有限的資源,是不可再生試礎?/FONT>
實踐證明,試點公司(湖南公司等)的經營還是不錯的,這就為全面改制公司打下了基礎和依據。05年將會出現更多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國營郵票(投資)公司的定位和普通集郵者是一樣的,這就決定了這類公司必須要有長期穩定的運作才能確保生存。郵票投資公司只有手中擁有優良的籌碼即郵資票品,他們才能確保生存。目前這些由原郵票公司改制來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國營郵票(投資)公司手中還有籌碼嗎?答案是沒有了!!!
以后的新郵都是敞開發售,短期內就不好掙錢了,但這些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國營郵票(投資)公司是要生存甚至還要大發展的,沒有籌碼怎么辦?新郵產生利潤恐怕需要3、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郵票(投資)公司如何在此期間生存?只有一條路可走,就是利用自己手中的國家局在“政企分開”中留下的資金進行反向操作,到市場或明或暗尋找自認為合適的05年之前的品種做長期的投資了,否則他們很難養活自己。
如此,郵市會怎樣?郵市格局會怎樣?03、04系列以及以前的質優價低品種會怎樣變化?還有人炒新嗎?郵市將長期走向繁榮和穩定,而05年之后的1、2年內將是郵市迅速發展的時期,隨后將進入穩定時期。(從這個角度看,本人能理解王國強為什么急于上手控盤足球了,只可惜操作手法有待商榷,不過還不到下結論的時候)。
而且,隨著05年取消小版張的發行,使得05年多數新郵面臨打折的境地。面對除了個別品種外的05打折新品種,實行新機制運行的郵票(投資)公司,只能將04、03等品種系列優先納入視野并波及以前的優質品種。隨著全部集郵公司的改制完成,必然會有搶籌(郵品)行動,資源畢竟是有限的,特別是優質品種。因此,先改制的公司先得利,先下手得投資者先獲利,而這一切的發生就在眼前了,05年內應該會明朗。
國家局去年銷毀庫存票品就是為“政企分改”,為郵票公司的分離和改制掃清障礙和提供一個相對公平的起點的,這是事實,只是大家沒有聯想而已。
許多人對沒有新資金進入郵市,也沒有集郵者進場而抱怨甚至對郵市絕望,這些人是只看樹木不見森林啊!!!
郵票(投資)公司不但會攜資金進入郵市還會不遺余力的大力發展和宣傳集郵事業。集郵愛好者多了,集郵事業才會是有源之水嘛。空喊了多年的大力發展集郵事業將會隨著“政企”分開的實施,變得容易多了,這恐怕就是自由經濟市場的巨大作用。
本人認為,05年是關鍵的一年,也是過渡的一年,是郵市即將發生重大轉變的一年。重大轉變的信號和開始就是“新郵政法的”頒布,請大家積極關注郵政法的頒布。
任何機制、體制的變革都將會帶來一批先知先覺的暴富,郵政的改革也不例外,郵市帶給大家的絕不是簡單的希望,而是刺激和激情。單單是這些郵票投資公司的介入就將會在市場掀起巨浪,不要說其他資金聞風而動了。郵票(投資)公司要長期生存的的屬性,決定了許多郵票的走高是長期的和穩步的。
(注:以上情況是通過對國家郵政局兩年來一系列的舉措分析,以及基于已經試點改制公司的事實而得出的結論,并無任何內幕消息,請大家三思。還有許多想法,有機會再和大家交流)
========================
高高興興說:
郵政儲蓄已占1/10 官方表態要建中國郵儲銀行
■銀監會首先破題
上周五,銀監會結束了2005年工作會議。在會上,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指出,銀監會將推進郵政儲蓄改革,組建郵政儲蓄銀行,并將其依法納入銀行監管體系。這番話勾勒出未來郵政儲蓄銀行的美好前景。
在此后的會議簡報中也提到,新的一年里,要“抓緊實施郵政儲蓄體制改革”。這是郵政儲蓄銀行熱議七八年后得到的首次明確表態。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央行就曾制定出郵政儲蓄銀行的改革方案,并上報國務院,但至今沒有結果。
郵政儲蓄已演變成為國家執行金融政策的一大包袱。1986年,我國設立郵政儲蓄,長期只吸儲,不貸款,吸收到的社會存款均轉存到央行,由后者支付高于儲蓄利率的利息,郵政坐收利差收益。
■信產部也已表態
事實上,郵政儲蓄系統的改革已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去年12月,原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中央匯金公司總經理謝平在一個國際論壇上明確表態,郵政儲蓄存款要進入市場。從2003年9月開始,中國人民銀行要求:郵政儲蓄新增存款轉存中國人民銀行的部分,年利率降低為1.89%,郵政儲蓄不再享有利差收益。與此同時,郵政儲蓄機構獲準自主運用郵儲資金,進入銀行間市場。
目前,除銀監會最近作出明確表態外,記者還獲悉,信息產業部已經研究了銀監會上報國務院的《關于加快成立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請示》研究,并與國家郵政局溝通后,向銀監會提出了正式意見。
■郵政儲蓄已占1/10
面對市場化的壓力,在過去的一年里,郵政儲蓄資金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上呈現爆發性活躍。國家郵政儲匯局在該市場的結算量接近1700億元,幾乎是2003年的4倍。在進入該市場的千余家機構中,國家郵政儲匯局的排名高居第28位。
與此同時,郵政儲蓄的“雪球”越滾越大。國家郵政局內部的統計數字顯示,到2004年年底,全國郵政儲蓄共有3.2萬個郵儲網點、2.6億個賬戶、郵政綠卡7000萬張,儲蓄余額達1.07萬億元,占全國儲蓄余額的近十分之一。
然而,郵政儲蓄機構的定位與監管的不明確依然束縛其進一步改革與發展。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國家郵政局和信息產業部對該問題均有發言權。去年上半年,業界盛傳郵政儲蓄銀行即將仿效德國的模式從郵政中分離出來,有望改制成類似于商業銀行的金融機構,但至今仍無動靜。 (李若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