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6日貼現發行第五十九期和第六十期央行票據,計劃發行總量100億元,與前幾期相比,數量明顯減少;從目前情況看,已實現了央行對沖市場多余流動性的調控
本報北京12月15日訊 記者李倩報道 明天,中國人民銀行將貼現發行2003年第五十九期和第六十期央行票據,計劃發行總量100億元,并依然采取全部向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進行固定利率、數量招標的形式發行,但與前幾期央行票據發行相比,發行數量明顯減少。
據悉,第五十九期央行票據計劃發行量為50億元,期限3個月。招標價格為99.39元/百元面值(參考收益率為2.4617%)。本期央行票據繳款日為2003年12月17日,起息日為2003年12月17日,到期日為2004年3月17日,到期按面值100元兌付。第六十期央行票據計劃發行量為50億元,期限6個月。招標價格為98.71元/百元面值(參考收益率為2.6066%)。本期央行票據繳款日為2003年12月17日,起息日為2003年12月17日,到期日為2004年6月17日,到期按面值100元兌付。
據了解,到今年11月底,央行共進行了50多次公開市場操作,累計回籠1萬多億元人民幣,累計投放9000多億元人民幣,凈回籠3000多億元人民幣。從4月份中央銀行開始發行央行票據,到現在為止,已經發行了60期,計劃發行量為7000多億元,目前余額4000億元左右。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易綱在日前舉行的“債券市場發展:機遇與挑戰”國際研討會上曾表示,央行向市場發行票據成功與否,不在于央行票據金融機構認購數量多少,而在于向市場發出信號和市場對此的反饋。11月中旬以來,央行采取數量招標方式發行央行票據,較好地實現了操作意圖,貨幣市場利率趨于平穩,7天期回購利率已連續3個月維持在2.15%左右的水平。從目前情況看,央行發行票據已實現了公開市場操作意圖。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實現了央行對沖市場多余流動性的調控,使得金融運行保持了穩定。
易綱說,中央銀行不是一般的發債者,發債的目的不是融資,目的是對貨幣供應量、對價格、對市場傳達一定的信號。央行這樣做的長期目的就是使市場能夠穩定、市場預期能夠穩定,在穩定的環境和游戲規則中,使債券市場得以發展。
金融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