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有無標上面值,往往是區(qū)別幣與章的主要依據。然而在1982年我國發(fā)行的中國熊貓金幣,未標面值,它卻是中國人民銀行正式發(fā)行的金幣。如何看待這枚無面值的金幣,已成了許多集幣愛好者感興趣的熱點。回憶當年如何策劃,設計這組熊貓金幣的全部過程,也許對稱它應是“幣”還是“章”有一個較合理的解釋。
南非是產黃金大國,制成的黃金飾品遠銷世界各地。然而據說不少國家卻有規(guī)定,凡私人存有黃金制品,作為家庭財產之一,到一定時期需要申報,還要交納一定稅金,這對存金者帶來一定顧慮,也多少影響金飾品的銷售。大約在60年代末期,南非首先發(fā)行了成為普通金幣的克蘭格林(KRUGER RANG)金幣,也稱實體金幣,主要用于投資及國際流通。因為它屬貨幣,就不需申報與交稅;而它的售價一般按當時黃金價格加上3%—12%的加工費及利潤,所以一發(fā)行就受到廣大顧客的歡迎,銷量成倍增長。克蘭格林普通金幣的正面圖案為當年在任總統(tǒng)的頭像;背面主圖為鹿,并標有鑄造年號及含金量,卻未標面值。不久,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迅速仿效,相繼鑄行這類普通金幣。但是他們覺得既然是貨幣,標上面值似乎更合適。因此這些國家發(fā)行的普通金幣就按不同含金量、不同直徑分別標上5元、10元、25元、50元、100元等象征性的面值,并逐漸形成國際慣例。
我國1982年發(fā)行的中國熊貓普通金幣,當時就是按照南非克蘭格林普通金幣的幣面設計思路來鑄造的,所以也未標上面值。在1983年以后的熊貓金幣,考慮到當時的國際慣例,按不同含金量都標上了面值。介紹了′82版熊貓金幣設計鑄造的前后過程,它究竟是“幣”還是“章”也就很清楚了。
(選自《中國當代幣章鑒賞與收藏》 陳堅)
[IMG]http://www.chinagoldcoin.net/jibibaike/jicangzhinan/2003-12-10/tu1.jpg[/IMG][IMG]http://www.chinagoldcoin.net/jibibaike/jicangzhinan/2003-12-10/tu2.jpg[/IM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