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橋修路慢蓋樓----我看寧波金銀幣巡展 |
發布日期:2003-12-4 20:27: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作者:天涯布衣
與金銀幣風牛馬不相及的一個題目!
其實布衣只是一種比喻,心隨事想,文從心來,想到寧波金銀幣巡展,就用它來比喻了。路、橋、樓是一個地方的窗口,通過這個窗口,可以窺一斑而知全豹,一般能了解該地方的經濟發展概況,凡有經濟頭腦的地方官員,均知道要發展地方經濟,必須先做好基礎設施,改善環境,才能吸引賈商云集,才能開四方戶,納八方財。
春聯常有“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雖是老生常談,但細究其中哲理,不禁讓人拍案稱奇,一通一達,引導著興隆和茂盛,四海與三江!
因此,路和橋是流通領域的必經之路,是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任你金銀滿山,無路則不變為寶,任你珍珠滿海,無橋則成廢物,路寬則豪杰來,樹蔭則良禽棲,由此可見路和橋之重要。
樓呢,當然是一個地方畫龍點睛之尤物,瓊樓玉宇,雕梁畫棟,堂碧輝煌,神工鬼斧嘆千秋!或有摩天大樓,高聳入云,時尚造型,登者極目楚天舒!但樓應在路橋之后,待路寬橋通,則賓客盈門,賈商云集,令人留連忘返,如果路不通,深山中強蓋大廈,僻壤里硬起高樓,也只好“門掩黃昏庭院靜,世人誰來賞月明,春風秋雨獨漂零,簫聲琴音誰與聽?”。喜瑪拉雅山風景雖好,但只有探險者才敢涉足,行者寥寥,觀者疏疏,千百年來,終是荒蕪。
扯遠了。
其實布衣路橋樓來比喻金銀幣。
金銀幣之路之橋就是宣傳錢幣文化、完善發行政策、拓寬交易市場,降低進入門檻,擴大參與隊伍,增強參與信心。
金銀幣之樓就是某個品種某個板塊提前大幅度拉升。
寧波巡展,我理解就是架橋修路之舉,堅持每年在某地舉辦一次,不斷擴大知名度,使之家喻戶曉,志在長遠,把基礎打牢,為金銀幣的健康發展設坦途。
一次巡展,當然不會馬上見效果,它不是戰爭動員令,一呼百應,全民皆兵,但堅持下去,就是一個種花裁樹的環保效果,不斷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你我他,會使金銀幣市場凈化,使參與的人群有較多的理性,在質上得到飛躍。
我為寧波金銀幣巡展叫好!]
許有人說,金銀幣在某幾個品種漲得很高很高了,自然會擴大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進來,這有一定的道理,但畢竟是少數人參與,就算是大家蜂擁而至,也是一知半解,當爆炒到高高在上的價格時,就演變成一種賭注,這對金銀幣的長遠發展是不利的;而從宣傳錢幣文化入手,正確理解金銀幣的各種功能,理性看待它的發展前景,讓參與的人以平常心待之,或收藏或投資各有所樂,再用良好的效果影響更多的人,這是金銀幣健康發展之路,比在短期內拉高某些品種有益得多。
從巡展看出金總希望金銀幣長遠發展,看出決心扶持市場健康成長,看出相信參與隊伍的擴大。
當然,金銀幣發展不會一帆風順,特別現在投資氣氛濃厚的經濟時代,急功近利思想籠罩著整個市場,高開低走的新品陋習著實讓場外欲參與者心存顧忌,現在不少品種的價格還不說明金銀幣的真正收藏價值,因此,要想使金銀幣良性發展,除了擴大它的知名度之外,還必須在宣傳錢幣文化方面下功夫,倡導一下良好的投資收藏環境和良好的心態,使所有的參與者都對金銀幣有個全面的、正確的認識,使大部分參與者來有所值,來有所樂。
金銀幣,一條康莊大道,若干年后。。。。。。。。。。
寫好貼后,當晚在論壇看到寧波巡展有一些不盡人意的事,如有人顧民工排隊購新發行的生肖幣,引來一片唏噓聲,也是,真正熱愛金銀幣的人買不上,那些不懂的民工卻得到了它,這出于金總的意料之外,有違初衷吧?
我想,以前一直是由各經銷商攬完了新品種的籌碼,隨著行情的上漲,新品高開,引來參與者的一片討伐聲,這種不滿的聲音反映了發行方法探索過程中的不完善,也說明在發行改革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改革比不改革要好,盡管在探索過程中還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說明金總已意識到以前的發行政策已不適應形勢的發展,今年,金總已著手進行改革,先是網上向會員申購在銀行發售,此次又是現場上公開銷售,這與過去相比,是一大進步,當然,力度還不大,但我能理解,中國剛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度,傳統觀念、專制作風還無法根本消除,發行政策的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還得循序漸進地不斷完善,我們期待著!
顧人排隊購買,也說明還有很多人對金銀幣充滿希望和信心,不管參與動機如何,總讓人看到希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