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錢幣收藏者常會有這樣的經歷:在收集到又一枚硬幣的同時,很想知道這枚硬幣是否很值錢,是否值得收藏。不過一枚硬幣不能賣個好價錢并不妨礙它成為收藏的一部分.
那決定硬幣價值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呢?
以下四個因素很大程度上決定或影響著硬幣的價值:
第一,”物以稀為貴”,硬幣的稀缺性決定了它的價值.一般而言,硬幣越稀缺,它也就越值錢.但必須注意,硬幣的稀缺與否和硬幣的年代沒有必然聯系。舉例來說,中國許多上了年代的古幣售價往往只有幾美元,而1913年的美國自由女神頭像鎳幣卻價值一百多萬美元,其原因就在于前者存世量較大,而后者已知的存世量只有5枚。
第二,硬幣的品相和等級也會影響它的價值.硬幣的品相越好,等級就越高,相應的,它的價值也就越大.一枚全新的,未流通的硬幣可能比品相佳但已經在市面上流通的硬幣價錢要高出幾百倍.
第三,硬幣的材質價值是由它所使用的貴金屬所決定的。金銀幣,鉑金幣的價值通常不會低于原金屬。
第四,硬幣的需求量也會極大程度地影響它的價值.一些數量較大的硬幣要比那些數量小的硬幣昂貴,那是因為它們更受到收藏者的歡迎.比如,1916年的硬幣現存量為40多萬,而1798年的硬幣現存量僅為3萬,盡管如此,前者的價格要遠遠高于后者.原因就在于比起18世紀的硬幣,許多收藏者更親睞20世紀早期的硬幣.
轉自《新概念金銀幣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