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玲 何玉文(四川日報)
在人們的心目中,郵票總是跟偉人、英雄、領袖,或者山川風景、歷史古跡聯系在一起,也確實如此,我國的郵票一直以“國家名片”的姿態出現在人們的面前。但從2002年9月開始,個性化服務業務對普通公民開放,而個性化郵票正如一只翩翩燕子,從昔日高不可攀的閣樓,飛入了如你我一樣普通的百姓家里。在第16屆亞洲郵展中,國家郵政局首次現場制作發行個性化郵票,這也是在北京以外地區首次發行。對于這樣一件幾乎“前所未有”的事,與會的各界人士有著怎樣的心情和想法,又有著怎樣的冀望和祝愿呢?帶著這樣一個疑問,記者走近了他們。
遙寄心愿和祝福
個性化郵票制作的柜臺前是長長的“人龍”,人們的臉上有著興奮和向往。在綿陽一所中學任教的王老師一家一大早就趕來排隊,他對記者說:“準備印5版,剛好每個家庭成員收藏一版!币晃槐粏咀餍滦碌男∨⒏情_心,再過幾天就是她的6歲生日,爸爸媽媽打算專門為她印一版郵票,既是對生日的祝福,也紀念2003亞洲郵展在綿陽召開。新新的媽媽說:“等她長大了再看這些郵票,會覺得特別有意思。”一位穿軍裝的小伙子在人群里特別醒目,一問之下才知道,他來自吉林某部,是業余集郵愛好者。這次出差經過綿陽,適逢亞郵盛會,又聽聞可以制作自己的個性化郵票,于是早早就來排隊,準備印兩版,一版自己收藏,一版寄送給遠方的親友,讓他們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悅。采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對于可以印制自己的個性化郵票,普遍的反映是新奇、充滿期待和興奮。人們或者紀念生日、或者為結婚周年留念,不少情侶也在攝影機前爭先留下美好的回憶。郵票的用途一般為收藏和寄送兩種,都寄托了人們的心愿和祝福。
個性化的商業娛樂?
既有熱情高漲耐心排隊的人群,另一方面也存在退步不前甚至有些表情漠然的人們。三十出頭的祝亞平來自北京,是中國收藏家協會郵委專業顧問。年紀輕輕的他已有15年的集郵歷史。他對個性化郵票的看法是“年輕人都喜歡,時髦”。據他自己介紹,2001年參加香港地區郵展時,就已經感受到個性化郵票的魅力,當時一口氣制作了數版,收藏和寄給各地的朋友。他說,這是郵票市場化運作的一種手段,迎合了人們的好奇心理,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一種“時尚”。來自山東煙臺的王景文先生是全國集郵協會會員、山東省郵協理事,致力于清代、民國郵票研究已有50余年。問起個性化郵票,王先生很直接地回答:“沒有興趣!”他認為個性化郵票制作可以歸屬為商業性的娛樂,而自己喜愛的是對于郵票歷史和文化的研究。各人興趣不同,選擇也就會不一樣。與王先生持相似態度的還有來自四川遂寧集郵協會的況遠富。認為沒有什么好驚奇的,只不過各有所好。他同時建議可以在數量限制上和選擇圖案上采取更靈活的方式。
豐富大眾文化的內涵
有關專家認為,個性化郵票是新世紀發行的具有新的形式的、更適合大眾收集和使用的一種郵資品種,隨著時間的發展,將以更加豐富多彩的形式服務于民眾。全國集郵協會常任理事馬家駿先生認為,這樣的形式讓老百姓有機會參與到郵票制作,有助于提高人們集郵的興趣,深入了解郵品豐富的內涵,提高人們的文化品位和自身素質。
而個性化郵票作為一種新的郵資品種,對于國家郵政局來講,是一種適應市場化運作的手段。使廣大老百姓可以切身地融入,迎合了人們的好奇心理,也有助于提高民眾對于郵品的興趣,豐富大眾文化的內涵。至于很多集郵者執著于郵品歷史文化的研究,實際上是各取所需,見仁見智。
□黃玲 何玉文
相關鏈接
個性化郵票是指以國家郵政局發行的帶有空白附票的個性化專用郵票為載體,根據用戶的正當需求和有關規定,在空白附票上印制個性化的內容,賦予空白附票個性化特征的郵票。我國首枚個性化專用郵票《如意》于2002年5月10日發行。郵票個性化服務業務自2001年8月22日試辦到2002年5月10日正式開辦至今,已經為社會提供了近1500多個題材的個性化郵票服務。從2002年9月開始,郵票個性化服務業務對普通公民開放。個人可以申請定制個性化郵票,像嬰兒降生、結婚、紀念日、生日、升學成功均可以成為附票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