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涯布衣 來源:中國集幣在線
現在的收藏品市場,已由過去那種純粹由收藏者互相交換和市場商人調劑余缺的原始方式向多類型、規模化、投資化、各種群體共同參與的格局,各方在利益角逐中使市場更加復雜化。
淺析各型類的參與群體:
一、發行部門:這是法定的壟斷一方,任何人無法改變也無法參與,因此,在決定各方利益的分配上,它起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本身就是一個以利益為主體的企業,所以,利益的重心必定以它為主,當然,為了能做久做大,它也必須把部分利益進行再分配。
二、特約經銷商:畸形銷售體制中的寵兒,與發行部門有著千絲萬婁的關系,互相暗送秋波,在不透明的分配中,有固定的籌碼來源,會得到一部分低價籌碼,在無利不經商的思維支配下,根據市場情況決定售出的價格,但肯定會比購進的價格要高,因此,不管市場行情如何,都有穩定的利益。
三、市場經銷商:或從特約經銷商或從市場籌集貨源,然后再加價向投資者收藏者派發,他們有著成本的不穩定性以及獲利的不可預測性,但這種群體憑借自己的市場經驗、資金實力以及以相對固定的客戶進行流水作業,通過這種辛勤的勞動,一般而言,也有一定的收益,但同時,也承擔了相對的風險。
四、規模投資者:這是一種憑借雄厚資金取勝的一種群體,在利用龐大的資金實力操縱某些品種,并利用輿論進行宣傳,吸引更多的人參與,他們有很到位的投資理念和操作手法,有時是孤軍作戰,有時是與別的規模投資者甚至和特約經銷商合作,時合時分,時現時隱,這種群體的收益是相當可觀的。
規模投資者以自己為核心,注重的是自己的利益,只要對自己有利,可以動用龐大的資金和一切手段,劃利了結之后,該品種以后如何、市場怎樣發展,并不是他們關心的范圍。
五、普通投資者:利用自己的資金,對市場進行有限的參與,以期獲得相對的利益,普通投資者,又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1、短線參與,這種參與有著投機的性質,他們有一種跟著規模投資者操作的思維,就是俗稱“跟莊”,在獲得某品種有莊的信息后,馬上跟進,當市場價格拉升到自己的心理價位后,馬上拋出。當然,也有自己預測某些品種在短期內有可能出現較大的漲幅,早早下手購進,等待別人的拉升,好使自己獲利。這種短線參與的人,派發對象一般為別的投資者。
2、中長線投資者,這種參與群體注重藏品的內涵,對題材、發行量、工藝、收藏價值等很講究,多以收藏規律角度來審視每一款藏品,預測以后的收藏需求,然后購進,以時間換空間,耐心地等待自然升值而獲利,一般而言,所持品種以向收藏者派發。
不論是短線投資者或中長線投資者,在市場所有的參與的投資群體中,從經濟收益看,是最為弱勢的群體。收益和風險很難預測,信息閉塞、成本大、操作原始等等,使他們常常處于被動地位,因而也受傷害最深。
短線投資者,損失往往在進出時間的無法掌握,錯過機會,也損失在輿論的影響之下。
中長線投資者,損失往往在對收藏需求的判斷失誤上,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沒有增加收藏需求,他所持的品種無法升值,資金被長期占用而沒有產生效益,這也是一種損失。
六、收藏者:這是一種以精神娛樂為主的群體,當然他們也希望藏品升值,但并不過分注重,只對市場進行微弱的參與,行情的漲跌,與他們影響不大,不管對某些品種的宣傳如何有前途,他們自有他們的看法,只選自己喜歡的,跟著感覺走,不在乎別人如何看,這個群體,對市場長遠的發展有很大的意義。
從以上各種參與群體看,發行部門、特約經銷商、規模投資者取得最大的利益,而普通投資者承擔的風險最大,前三者獲利越大,普通投資者的損失就越大,投資市場,沒有共贏現象,也不會利益均分。
對一些新發行的品種,當它的市場價格離制作成本越遠,就說明有人已經取得了越大的利潤,所轉嫁的風險,越往后越大,因此,對某些沒有特殊題材和發行量大的新品,當市場價格高高在上時,正是獲利和損失的臨界點。
是否參與,就由各人拿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