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lgxx.net/upload/040526050827670.jpg) |
猴票 |
劉格文 蔡臧
今年郵市春來早。春節過后,低迷多年的郵市在“甲申猴”郵票的帶動下,展開一波頗有感染力的漲升行情。京滬穗等地郵市漲勢滔滔,許多集郵者和投資者對郵市又重拾信心。
鬧春
此次郵市鬧春,特點多多:持續時間長。升溫自1月份開始,迄今跌宕起伏,漸入佳境,與2001年郵市“井噴”的短暫爆發迥然有異。老票精品率先啟動。弱市情況下的反彈,往往在炒作個別新郵上做文章。此次升溫明顯不同的是,早年發行的精品在甲申正月前后即率先啟動,價位全面回升,給郵市帶來暖意。大名鼎鼎的“猴票”從最低時的1250元恢復到1600元的歷史高價,1974—1991年郵票大全套由1.7萬元漲到2.9萬元。
板塊輪動也漲勢驚人。“甲申猴”大版票表現最為活躍,成為市場行情的龍頭,從1月份的30多元最高漲到138元。2003年的小版張(票)占盡風光,不少品種漲了6倍左右。
惡炒新郵現象得到遏制。新發行的郵票在郵市上極少有批量出現。除了“甲申猴”,今年發行的新郵基本被排除在熱炒之外。
探源
郵市春潮的成因,主要在于國家郵政部門陸續出臺了促進集郵事業和郵票市場健康發展的一系列舉措。
自1998年以來,國家郵政部門的多項舉措日漸激發郵市活力,當時效果不一定明顯,但幾年的能量積蓄起來,從量變到質變,最終激發了市場的活力。
———新郵發行量逐年減少。國家郵政局逐年大幅度削減新郵發行量。1998年新郵發行量是3100萬枚,今年新郵的發行量是1000萬枚,不足前者的1/3。減量讓市場的新郵總供給和總需求漸趨平衡。
———新郵面值和售價降低。為減輕集郵者負擔,國家郵政局加強檢查,現在公司違規放貨行為大大減少,今年的新郵在郵市很難見到,拒炒新郵正逐漸變成現實。
———大規模銷毀庫存郵票。國家郵政局2001年、2003年曾對庫存的編年郵票和郵品進行銷毀。
———紀特郵票進入郵寄使用。一個時期以來,一些郵局不許客戶使用自帶的紀特郵票,郵寄包裹和大宗郵件更不準貼郵票,而只蓋“郵資已付”戳,使得紀特郵票發行量等于存世量。去年年底,國家郵政局專門下發文件,明確了“寄包裹可以貼郵票”,這對于紀特郵票加大消耗量是個極大的利好。
———大力開發禮品化郵品,特別是形象年冊。所謂形象年冊,就是各省集郵公司適應有關機關、企業單位形象宣傳的要求,定向開發、銷售的郵票年冊,近兩年發售的數量相當大,推動了新郵的分流和沉淀。
———新郵設計實施“精品工程”。國家郵政部門在新郵設計上下年來發行新郵時盡量選用平信的常用面值,取消發行5.40元、2.80元面值的高值票,小型張面值也由8元降低到6元。這兩年全年新郵發行的枚數雖然有所增加,總面值卻低于1998年。
———期待改善郵政內部管理,從源頭遏制郵票打折。
走向
郵市鬧春,引起輿論的廣泛關注。不僅許多久違郵市的集郵者、投資者重新歸來,一些過去從未涉足郵市的社會游資也在虎視眈眈。現在,人們最關心的問題是:今后郵市將會如何發展?
中國郵市是個政策市,市場跟著政策走。有了好的得力的政策、措施,市場就會有資金、有人氣、有行情。此次郵市春潮的成因主要得益于政策,今后郵市的走勢也取決于政策。可以肯定的是,國家郵政局有關培育、扶持郵市的政策不會改變,今后還會繼續出臺有利于郵市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實現“改變國家名片
長期打折的被動局面”這一目標。
最近,中國郵政管理層對各地庫存的1992年至2001年紀特郵票和年冊實施封存。各地對相關郵資票品清點、造冊后,全部交由省郵政管理局進行統一封存管理,
并將有省主管局長簽字的清單(包括郵票志號、名稱、面值、數量、進價、銷售價)報送國家郵政局;如發現有不按規定進行封存、擅自出庫、違規銷售等問題,將嚴肅處理。封存后的后續動作將是又一次大規模的銷毀行動,也可以活躍郵市。郵政部門政企分開、主輔分離等改革措施也將推動郵市的良性發展。
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良好運行,為郵市向好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從去年第四季度起,我國已經步入負利率時代,更多的閑散資金要找出口,收藏品市場無疑是個很好的選擇,郵市持續升溫面臨難得的機遇。
《人民日報》 (2004年05月25日 第十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