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衛視5月25日消息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人民銀行、財政部決定減少二○○四年憑證式國債發行計劃。發行總額從一千一百億元減為九百億元。減少發行國債數量主要基于兩方面考慮。首先是發行困難,第二是為了降低投資增長。
財政部二○○四年發行四期憑證式國債。除六月和十二月之外,每個月份都有憑證式國債發行。對于每期國債的發行量、期限等情況,財政部未作任何說明。市場人士同時注意到,各期國債的發行開始日均為每月第一天。
有專家指出,面對國債發行困難,要靠創新去解決。專家指出,要使國債市場具有投資價值,具有抵御利率風險和通貨膨脹風險的功能,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
首先,必須對現行的國債制度和國債體制進行創新。財政部不僅僅是一個國債的發行機構,財政部還需承擔起國債市場的建設任務,要增強其對國債二級市場的直接影響力,允許直接進場對國債市場進行干預。改變目前采用的以一年為周期的由全國人大審批的額度發行制度,代之以國債余額管理和國庫現金管理制度。一旦采用新的制度,財政部將可以獲得和央行等同的對國債市場的影響力。
其次,財政部要繼續擴大二○○三年采取的一些發行制度創新舉措,例如年初公布國債發行計劃表,提高一級市場透明;重啟美式招標,提高投標的準確度;引入債券增發方式,加大單一券種發行量,為下一步品種創新作準備;引入延期繳款方式;加大跨市場品種的滾動定期發行,推動兩個市場間利率水平的接軌;除此以外,與國債余額管理相結合還可以推出債券預發行,進一步強化一級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
為了改變現有國債市場以固定利率附息債券為主體的市場結構,財政部必需細分市場,針對多樣化的市場需求增加多元化的國債品種結構。如,浮動利率債券、投資人選擇權債券、發行人選擇權債券、相同期限規模的固定、浮動利率債券組合、增發債券、本息分離債券等。
央行在回籠貨幣、回收流動性收緊銀根的過程中,必需兼顧國債市場的承受能力,如果央行在從事貨幣政策操作過程中,導致利率預期不穩,國債價格下跌過快,往往會引起國債發行失敗和流標,也使國債投資者蒙受巨額虧損。二○○二年第十四期國債的發行,二○○三年第八期國債的發行都充分說明了沒有一個穩定的貨幣政策環境,要順利完成國債的發行是不可能的。 來自: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