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涯布衣
來源: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
在投資市場,炒字是常用的字眼,是一個令人愛恨交加的名詞。
按字義解釋:炒,把東西放在鍋里攪拌著弄熟。
如果按此定義引用到郵幣卡市場里來,市場是鍋,藏品是食物,炒手是廚師,把郵幣卡挖掘出來,通過炒作,實現(xiàn)它的價值,這個藏品便成熟了。
但凡事有個度,應該說,理性的投資者才是一個手藝高明的廚師,通過投資程序使郵幣卡攪拌成熟,讓參與者發(fā)現(xiàn)它的價值,讓收藏者感到藏有所值。達到雙方皆大喜歡。這種投資行為,不但對市場沒有造成負面影響,還對市場有利。
而現(xiàn)在有的炒手心太急,烈火猛攻,火上加油,使很多食物炒焦了,非但不能讓人一飽口福,反而讓人吞食之后,轉化為致癌物質,這是很可悲的。
一個炒字本身并無褒貶,但在郵幣卡市場里,因為過分的拉升,而且這種炒作行為長期存在,使得眾多的人思維上認定含貶義的成分多一些,也把它與投資區(qū)分開來。
因為收藏是一種被人廣為喜歡的業(yè)余活動,隨著參與群體的擴大,求大于供,便有了藏品的升值,這種升值,吸引了投資欲望,于是便產生了投資行為,這是很正常的,有相當一部分收藏者,只是喜歡畫面的漂亮,或對該藏品的信息有一定的了解,但并沒有深入研究該藏品的所有內涵或它的產生背景,權當賞玩,而投資者付出的勞動則更多,他必須從微觀上研究該藏品的內涵,研究收藏者是否喜歡,還從宏觀上研究政策、社會經濟等等,盡可能投資一些有潛力的品種,不遺余力地挖掘它的價值,向投資者介紹、推薦,以便使自己投資的品種得到更多的人的認可,不斷增加收藏需求,達到升值,等待水到渠成,自己手中的籌碼也順利向收藏者派發(fā),這種投資行為嚴格地說,也是一種炒,但這種炒,很理性,分寸掌握很到位,一般而言,這種向收藏者派發(fā)的藏品,不管市場如何,不會大起大落,不受市場行情影響,在一定時期內相對穩(wěn)定,這種理性的炒,是合理的,必要的。
但現(xiàn)在的炒作觀念更新了,市場認同了在短期內形成熱點,快速漲升,吸引大量跟風者才算炒,這又延伸到另一個含義上了,姑且也把在短期內形成熱點,快速拉升的行為才算炒吧。
其實上,這些年的郵幣卡市場里,不少人利用雄厚的資金、壟斷的信息、便利的環(huán)境、穩(wěn)定的籌碼來源,有的甚至和掌握著壟斷資源的公司聯(lián)手,開展強大的宣傳攻勢,把自己掌握的籌碼制造成一個強大的磁場,吸引更多的人參與,以達到迅速漲升,當漲升到一定的價位,達到自己的心理預期時,就向跟風者派發(fā),主力資金的的撤離,沒有了資金的支撐,此品種必定大幅回調,跟風者成為套牢者。
在眾多的參與者中,炒作的發(fā)起者必然會對準備炒作的品種進行一番細致的分析研究,對資金投入額、籌碼掌握的數(shù)量、跟風人數(shù)的預測、操作程序、拉升時間、漲價幅度,出貨方式等等。
應該說,炒作初期階段,有一定的合理性,有效挖掘了該品種的價值,使市場產生了熱點,有效激活了市場氣氛,擴大了知名度,引起更多的人參與的欲,到此為止,則屬于有利階段。
但一般而言,炒作的發(fā)起者的目標并沒有設定在合理的價值之內,他的目標是使自己的資金在短期內盡量的膨脹,在操作的后期,他必定更加加快輿論的制造,加大攻勢,宣傳該品種的無可限量的前途,以吸引更多的人參與, 這時,正是他出貨的良好時機。也正在這時,極大地透支了該品種今后的利潤空間,然傷力也在這時凝聚。
因此,炒作在挖掘價值的初期階段,對市場是有利的,但在透支今后利潤的階段,對市場是不利的。
拋開對市場發(fā)展影響而言,對參與者來整體來說,也是得不嘗失,如果有條件參與,掌握炒作分寸,有一部分人會有較好的收益,但對于多數(shù)跟風者來說,勝算的概率不大,獲利盤相對于被套牢盤來說,得失相抵,所有參與的資金最后是負數(shù)的,大部分散戶投進來的資金必定被少數(shù)人掠奪了。
再拋開硬件方面賠賺資金數(shù)量不談,更大的殺傷力發(fā)生在軟件方面,虧損的沖擊波會迅速向市場之外擴散,讓準備參與的人產生畏懼心理,阻嚇參與欲望,對未來喪失信心,原先的收藏隊伍也會流失,更有甚者,助長了當局投炒作所好,發(fā)行品種數(shù)量規(guī)格等向炒作角度轉變,從這個角度來說,炒作,對市場長遠、整體而言,是不利的。
象京城郵市曾出現(xiàn)過的炒封現(xiàn)象,以及曾經在各地出現(xiàn)過的炒作連體玫瑰、金屬張、紙分幣、九七磁卡等等,對市場的殺傷力巨大的,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無法恢復市場元氣,這種無形的損失,是無法量計的。
由于炒作能在短期內達到資金的增值,少數(shù)人有較好的收益,而且在市場低迷時,炒作能有效地凝聚人氣,并帶動部分品種活躍,于是,給人造成一種錯覺,炒作對市場有利!特別是一些跟風賺了錢的人,更對這種炒作十分推崇,而虧損者則事后大肆抨擊這種炒作行為,部分收藏者因為加大了收藏成本,也加入抨擊的行列,所以,一直以來,對炒作,支持與反對的聲音出現(xiàn)針鋒相對的局面。
不管炒作利大還是弊大,還將長期存在,推崇與抨擊的言論也將長期存在,炒作,永遠是愛與恨的混合物。
我個人的看法,炒作,初期階段特別是價值挖掘階段,有存在的合理性,但凡事應有個度,超過這個度,在透支價值階段、凝聚殺傷力階段,則是不利的,利與不利相抵,結論:炒作,弊大于利。
根據(jù)曉范的話題,說說自己膚淺的看法,目的是交流與探討,不妥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