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涯布衣
來源: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
首先說明,我本人對金銀幣的未來一直看好,并一直堅定不移在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早期量少品種以藏養藏,從發展眼光看,如果政策上把利益向收藏者傾斜,隨著收藏隊伍的不斷擴大,那么,金銀幣不久會更加輝煌。
但今晚曉范的話題我理解是針對近期行情而言,那我也就緊跟主題說點看法吧。
收藏品中的郵幣卡,不是生活必須品,說俗一點,就一個玩字,怡情益智,心曠神怡,充其是只是增加一點人生樂趣而已,沒必要把它當作人生奮斗的目標。
五一節期間,一位過去集郵的朋友到我家小聚,我提及郵票行情又好起來了,順便把金銀幣拿出來讓他欣賞,介紹一些金銀幣的情況,還打開電腦讓他看了市場信息,建議他,不如恢復集郵吧,有條件的投資一點,改善一下生活應該不成問題,但他看到論壇上不少網友的“滿倉了”“買進了整包整箱整盒整版”“已投進幾萬幾十萬”的言論時說:“你看,到處是倉庫,產品賣給誰?”,我語塞,無言以對,一句很樸素很有哲理的話,道出了收藏品漲漲跌跌的自然規律。
這些年,郵幣卡行情不盡人意,引來不少對政策失誤的抨擊,但仔細想想,導致這種尷尬的局面,和我們的參與者思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連,現在市場上投機氣氛過濃,短期思維高漲,有些人傾力而建倉,量越大越自豪,都希望盡快漲起來,賺了錢就拋給別人,可不知想過沒有,別人都是傻子?你以什么理由說服別的投資者來接手?你如果說:“接吧,這品種應該還會漲不少。”,那你為什么不留下待漲賺錢?除非你從此不在這個市場投資,如果你很直率地說:“我已賺了,估計它也漲不了多少,所以就拋了”,那別人憑什么要接“估計漲不了多少”的品種?說穿了,很多人也明白這個道理,只不過希望別人傻,理性一點的希望有更多的收藏者分流沉淀,以便收藏需求擴大而升值,這倒是可行的。
現在市場上形成一股風氣,就是跟莊!多么希望吸籌拋貨都跑在莊家的前面,我理解,但人人都跑在莊家的前面,這個品種肯定沒莊!天下沒有如此窩囊的莊家。
跟莊,在局部來說,形成了熱點,對少數人來說,也帶來了效益,但莊家不是菩薩,他還是以自己的利益為軸心,不會與你商量齊進共退的操作方略,只要他認為到了自己的賺錢界限,必拋無疑,他一出貨,剩下的跟風者只有套牢了,因此,莊家對局部而言,對短期而言,對少數人而言,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對整個市場而言,對長遠而言,對全體參與而言,負面影響更大。當然,也有的人對某些藏品經過深入研究,通過對其價值的挖掘,認為在相當的時間內,會有更大的收藏需求以達到升值,這時,他不斷吸進籌碼,以便升值后向收藏者派發,這種理性的投資行為是精明的,與靠向跟風者派發的做莊行為不同。
也曾有人說過,扛起市場的是莊家、投資者,應該承認,莊家、投資者帶來轟動效應,吸引更多的人參與,促進郵幣卡的流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是決定作用,真正扛著收藏品市場的是終端消費------收藏者,沒有他們,成為收藏品的郵幣卡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也就沒有收藏品的投資行為,皮已不存,毛將焉附?所以說,收藏需求是決定市場價格的因素,沒有有效的收藏需求,即使資金再雄厚的莊家主力,也無法帶領收藏品行情走向更高走得更遠。
在目前情況下,政策上對培育收藏隊伍重視不夠,加之發行銷售渠道還有不完善之處,發行的題材、規格、數量、價格又脫離大眾能夠接受的范圍,因此,無法有效地激起人們的收藏欲望,使得收藏隊伍很薄弱,沒有收藏需求的跟進,籌碼掌握于投資者手中,沒有后來者接手,當然也就無法帶領行情攀升,而為什么沒有新的后來者呢?因為他對預期收益沒有信心,這種信心是因為無法看到收藏需求,而收藏需求是因為政策缺乏吸引力。
事實上,收藏者的目標雖然不在經濟效益上,但他也會計算收藏成本,現在的收藏者都很聰明,他到市場轉一圈,看到整箱整件的貨物擺在那里,他會想:“這東西多的是,不急,慢慢來”。從耐性方面來說,收藏者絕對比投資者好,絕沒有投資者那種緊迫感。
投資者在和收藏者的耐性較量中,前者輸了,而又沒有新的投資者進來接手,出于對資金使用的考慮,于是,市場便有了平推、跳樓、割肉等現象的產生。
投資者在市場的搏奕中,可以不理會該品種最后會流向那里,只要自己有錢賺,能出手就行,可是從整個市場發展來看,是很計較這些品種的出路的,只要貨物分流、沉淀了,市場份額少了,就證明場外需求增加,這時才凸現它的投資價值,如果大大小小的投資者掌握有大大小小的籌碼,象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倉庫,就肯定沒有多大的行情。
以前的行情,雖然也火熱了好久,但那是虛假的行情,根基不實的行情,是透支了今后利潤的行情。
這就是最近跌跌不休的原因。
以上是我的一點膚淺看法,不妥這處,請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