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近生活 貼近群眾——中國錢幣學會2004年全國秘書長工作會議綜述 |
發布日期:2004-4-5 10:44: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工作會議綜述 [7] |
日前,在云南召開的中國錢幣學會2004年全國秘書長工作會議上,與會代表認真聆聽并學習了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廷煥的講話,經過討論后,秘書長們對今年的工作重點達成了共識———加強宣傳普及錢幣學知識,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為經濟金融工作服務。
宣傳貴在重視。在2003年的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的報告中,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就對中國錢幣學會的工作提出了“辦好中國錢幣博物館,努力向社會普及錢幣文化”的要求。在今年年初的中國錢幣學會2004年第一次常務理事(擴大)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廷煥進一步指出,當前我國的文化事業蓬勃發展,為錢幣學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勢。錢幣學研究要抓住歷史時機,在更為寬泛的空間和領域中開拓、創新、發展。發揚求真務實的精神,不斷進取,使研究成果越來越豐富。同時,要處理好提高與普及的關系,就是要在提升科研水平的同時,做好錢幣學知識的普及工作,并開展一些公益活動,貼近群眾、服務社會。為錢幣學會的工作指出的明確的方向。
為此,如何加強宣傳普及工作,更好地服務金融、服務社會,成為了與會秘書長們討論的焦點。廣西、湖北、云南等13個已建成錢幣陳列館并對外開放的學會秘書長們說,他們將以陳列館為宣傳陣地,配合人民銀行宣傳《人民幣管理條例》,現行流通貨幣防偽反假宣傳,并開展貨幣史、銀行史的宣傳教育工作。發揮學會獨特的優勢,正確開展和引導群眾性集幣活動,做到普及與提高相結合,體現了錢幣學術研究為現實服務,為當代金融工作服務的良好風氣。
中國錢幣學會作為一個具有感召力、凝聚力,健康發展的學術團體。如何順應時代的發展,牢牢把握正確的方向,時刻保持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宣傳普及工作做好做實也是大家關心的問題。
我國幅員遼闊,東西,南北經濟發達程度不同,人口文化素質不同,這給宣傳普及工作帶來不少困難。但大家一致認為,錢幣學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只有將集中宣傳普及和個別宣傳普及結合起來,將學術性宣傳普及和常識性宣傳普及結合起來,就能真正起到宣傳的實際效果。因此,大力普及錢幣學知識,要采取形式多樣的方法。采取多種形式宣傳錢幣學知識,尤其是面向廣人民群眾進行宣傳,在宣傳方式上要力求通俗易懂,喜聞樂見。利用大眾傳媒,報刊、廣播、電視等和現代化網絡傳播工具。各地金融機構可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咨詢知識問答和競賽等活動,還可開設錢幣學知識熱線,及時解答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這樣才能切實做好面向廣大人民群眾的宣傳普及工作。
上海錢幣學會代表在發言中說,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生活于其中的人們對于時尚有著無盡的熱情。錢幣收藏作為一種社會時尚越來越被上海人認可和接受,同時也形成了錢幣愛好者、收藏者對錢幣學相關知識的渴求。學會秘書處經常會有錢幣愛者、收藏者登門求訪,經常收到來信,希望對收藏錢幣的真偽、價值等進行咨詢。在為錢幣愛好者、收藏者解疑答惑的同時,學會也看到了弘揚錢幣文化,普及錢幣知識的重要性。為此,學會不斷提高《上海錢幣通訊》辦刊質量,進行學術交流,宣傳和介紹錢幣文化;學會發起和組織與黃浦區老年大學共同舉辦錢幣知識講習班,堅持多年。配合人行貨幣發行管理部門,開展人民幣知識和人民幣防偽宣傳是學會的重要工作,上街宣傳人民幣反假,國家的有關政策、規定,提供信息服務。當初只有55人參加的上海錢幣學會,如今已壯大到500多人,仍有許多人申請加入學會。
會議雖然是短暫的,但與會代表們心中有了共同的認識--中國錢幣學會是伴隨著中國金融的改革與發展誕生并成長起來的,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經濟金融實力的不斷壯大,錢幣學的科研成果對于促進我國經濟金融的發展是無疑的。時刻保持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宣傳普及工作中要抓住重點,突出重點,堅持在創新中發展,確實做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會議還為中國錢幣學會第二屆“先進團體會員”及第三屆優秀學術成果“金泉獎”獲獎單位和個人頒發獎章和證書,以鼓勵他們為錢幣事業做出的貢獻。 |
來源:金融時報 谷秀軍 陳建新 蘇麗霞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