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克文
來源:《金幣資訊》41期
看了貴刊最近刊登的《中國現代金屬紀念幣之回眸》系列文章,很感興趣。為什么呢?因為我是新近由集郵轉入到集幣中的愛好者。因為新近,所以對貴金屬紀念幣的發展歷史沿革缺乏了解,很需要詳細地全面了解貴金屬幣方面的知識,這樣對自己收藏選材大有好處。
現在發行的《金幣資訊》,雖然每期都有部分金銀幣的背景材料和市場參考價。但每期內容變化不大。現在貴刊從半月刊改為周報,有了相當的版面增加,提供了擴展內涵的條件。我認為是否可以考慮每月設定一周的報紙刊登全部金銀幣的背景材料和市場參考價。一次將全部內容都登在四版上是不可能的,但是否可以像證交所滾動屏慕那樣,一次一幅滾動刊登。內容可按照發行年限,也可以按照題材、不知是否可取?我認為對我們這些新收藏者到市場上去交易選材可以做到心中有數,少吃虧。
我所以要從集郵轉到集幣,動機有三,怎么說呢?我認為,一是資金方面的原因。今非昔比,方寸雖小價格不菲,攀升的很快。一套郵票要擁有四方連,小版張、小型張、郵折,還有首日封加在一起的價格差不多可以購買一枚低價本銀幣。二是集郵前途不能看好。這其中即有有關部門發行造成的問題,我認為還有信息方面迅猛發展帶來的沖擊。人們對郵政方面的淡化造成了銷售量減低,使用量下降。比方說,連一年一次春節拜年信都可以用電話、電腦代替。現在交易市場中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不見有哪位青年在這種低迷市場尋覓郵品。可以說若干年后集郵隊伍中的斷生代問題還要嚴重。三是集郵材料保管方面存在的問題。護郵冊、護郵袋的材料開發不利,基本上都是老面孔,不能解決集郵收藏中的老問題。如防潮、泛黃等等。
話還要說回來。我認為金銀幣市場很大,像我這樣棄郵集幣者不是很少。特別是我們男性朋友都有把玩占有的性格,手中總要有些東西才能感到自滿,不過這種收藏有別于其他收藏、金銀幣收藏保管很方便,題材內容不錯,做工精良,很耐看,一枚在手可以欣賞半天。再有金銀幣保值作用方面風險極小,子孫后代都可以無憂的傳下去。我現在從本銀幣的收藏著手,本銀幣的價格并不高,工薪階層的人是可以承受的。有閑錢可以購買幾枚,錢再多了可以多選些。
說到這兒,我認為金銀幣收藏大有前途,這支隊伍能夠壯大。這才是金銀幣發展中的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