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地看待新品高開 |
發布日期:2004-2-27 15:00: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作者:天涯布衣
來源:《金幣資訊》38期
當人們發現了收藏品有了升值賺錢效應之后,投資市場便應運而生,在眾多的收藏品投資之中,規模之大、時間之短、資金之大、參與人群之多,應算1997年的郵幣卡行情全面爆發。
這種行情的爆發,并不是收藏價值的發現,而是一種非理性的惡意拉升,達到實現資金在短期內最大限度的擴張,因為,當時的升值品種、升值幅度多數在新品上。
一個收藏品市場的理性投資行為,表現在預測后來收藏供求關系上,當以后收藏需求出現求大于供時,藏品便會自然升值,反之,如果不根據以后收藏需求的情況,靠短期內雄厚的資金、虛假的信息把某品種刻意拉升,以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則視為非理性,縱觀近年來的郵幣卡市場,每一波行情,非理性的成分居多。
有些人也明白,某波行情的出現是非理性的,但認為自己有參與的條件,對投進的資金會有較好的收益充滿信心,那他大膽參與,則是無法回避的事實。不管理性與否,只要不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則無需承擔法律義務,我想說的并非個性行為,而泛指收藏市場的宏觀發展。
一個收藏品的產生,在沒有經過自然消耗、有大量籌碼集中時,市場價格出現大幅度攀升,這時,風險就凝聚了,參與者總會有一天付出代價。
每一個投資市場,總有強勢與弱勢的群體,資金量、人際關系、交易手段、投資環境、信息來源等等,力量永遠不對稱,強勢力量能通過各種途徑,制造各種假象,利用各種手段來蠶食弱勢的利益,近來年更有市場商人與某些官方互相配合,在原始籌碼的控制、資金的策劃、投放市場速度與區域,制造市場氣氛等方面處處設立陷阱,讓不明真相的參與者蒙受損失,以郵票為例,有些集郵公司與市場某些人士互相配合,由公司有節奏在投放新品,制造貨源緊張假象,再散布錯票、回收、有主力資金進駐、某時達到某個價格等信息,吸引參與者跟風,以使自己的資金大幅度增值。
更有甚者,現在的郵幣卡已越來越脫離實際使用范圍和集藏文化軌道,日趨向商業利益靠攏,主要表現在,有關部門為了自己的經濟利益,投參與者所好,在發行題材、數量、規格、面值上大作文章,只要能從市場上把錢賺回來,有人需要就發行,極大地浪費資源和削弱國家形象。
這是一場智慧的較量,也是一種不公平的競爭,投資者如果認為有必勝信心,進行參與,那是每個人的權利,賺了,那是自己智慧的結果,虧了,則是自食苦果,不應怨天尤人,畢竟沒有包賺的投資市場。
雖然同在一個市場,但投資者與收藏者的思維有很大的差別,投資喜歡緊跟熱點,而收藏者不太在乎行情的漲跌,有時甚至喜歡行情低迷時從容拾遺補缺,因此,真正的收藏者應該對每個新品進行研究,根據自己喜歡程度、經濟能力和市場價格決定是否購買,不必緊跟新品高開這趟渾水,應該明白,當收藏沉淀需求出現供大于求時,不管現階段行情多么高漲,價格多么飚升,總會有一天回落,這是收藏市場規律,無人能長期左右這個趨勢。
我始終認為,金銀幣是一個很有前途的收藏系列,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隨著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長,會越來越體現它的價值,但是,必須認識到,目前情況下,收藏隊伍的微弱,沉淀的不足,要想有大幅度的升值并不現實,投資者收藏者應該有清醒的認識,思維要放長遠一些,相信會有很好的收益。
當然,金銀幣發展如何,取決于發行政策的完善,利益向普通人群的傾斜,宣傳力度的加大,對市場的扶持等等,我們拭目以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