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述上海造幣廠歷史發展的四枚大銅章--------[貼圖] |
發布日期:2004-2-26 20:52: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記述上海造幣廠歷史發展的四枚大銅章
擺放在我們面前的是四枚刻制精美、題材鮮明的大銅章 ,以其生動的畫面和簡練的主題文字,記述了上海造幣廠的歷史和發展。
第一枚大銅章是1984年鑄造發行的“上海造幣廠建廠30周年紀念章”。上海造幣廠于1920年籌建,至1930年竣工,1933年3月正式開鑄銀元;1937年8月,抗日戰爭爆發,工廠內遷,先后在武漢、蘭州、成都、重慶等地建廠生產;抗戰勝利后,1946年6 月,中央造幣廠又返回上海;直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造幣廠終于回到人民的懷抱中來。1954年11月,經國家批準,工廠來勢組織鑄幣生產,并命名為“國營六一四廠”。至1984年,適逢新廠命名30周年,逐制作這枚大銅章,以志紀念,因此,這枚大銅章主要是記述解放后技能至1984年這30年餓歷史和發展。紀念章直徑60毫米,正面圖案為上海造幣廠辦公大樓及主題文字,背面為疊幣圖由羅永輝、余敏設計雕刻。鑄造發行數量 為2000枚,由于用于廠內慶祝活動,大部分給廠內職工,少量用于贈送,基本上沒有上市銷售近幾年來,這些大銅章已成為廣大愛好者的珍藏品之一。
第二枚大銅章是1990年鑄造發行的“上海造幣廠建廠70周年紀念章”。解放前的上海造幣廠雖有20年的歷史,但是上產的產品品種和產量都極稀少。抗日戰爭生前,僅有開鑄銀元和不同面值的#幣及銅#幣。抗戰勝利后,至‘1984年10月,方恢復鑄幣生產和熔鑄黃金,其所鑄1分銅幣未及投放市場,既因幣制混亂到極點,而又回爐銷熔。1954年11月恢復生產后的20多年中,其生產產品主要是1分、2分和5分硬幣。品種雖然不多,但產量之大,為上海造廠歷史上所僅有。特別是1978年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后,工廠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不但廠房設備有了根本的改觀,而且產品品種不斷刷新歷史記錄。除主業鑄造流通幣、紀念幣及金、銀幣外,營業性產品有各種材質、各種規格、各種邊型的紀念章。1989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各項政策的全面實施,工廠恢復“上海造幣廠”廠名,并在大門口公開掛牌,改變了解放后近30年與外界基本隔絕的狀況。紀念章直徑60毫米,正面圖案為上海造幣廠全景圖及主題文字,背面為“70”與錢幣裝飾圖案,有羅永輝、方茂林設計雕刻。鑄造發行量3000枚,大部分發給廠內職工和贈送,只有少量用于銷售。
第三枚大銅章是1993年鑄造發行的“上海造幣廠開鑄60周年紀念章”。上海造幣廠于1930年竣工之后,至1933年3月,方開工鑄造產品,開鑄產品 為銀元,這是為配合國民黨政府進行幣制改革而生產品。銀元面值為1元,正圖為孫中山側面頭像,背面為帆船,,##“船樣”。為紀念上海造幣廠歷史上的這一盛世,同時也記述上海造幣廠開鑄60年來的歷史和發展。紀念章直徑為60毫米,正面圖案為上海造必廠廠徽與六大產品系列圖案及主題文字,背面為“60”字樣與首次開鑄銀元圖案及鑄幣裝飾圖,由陳堅、趙墻設計雕刻,限量發行10000枚,除發給職工外,其于均由上海申泉集幣有限公司出售,供國內外廣大愛好者收集欣賞。
第四枚大銅章是2000年鑄造發行的“上海造幣廠建廠80周年紀念章”。這枚章的設計思想主要是體現上海造幣廠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正面圖案以三枚閃著金光的錢幣,通過排列組合,形成“80”結構,點明800周年廠慶的主題。錢幣上的金光象征著 一種積極的精神力量——上幣人的精神。廠慶又喜逢龍年,周圍圖案則以錢幣作為零件,組成一條抽象的騰飛巨龍,喻意“有序發展,世紀騰飛”。背面圖案以建廠80年來上海造幣廠手鑄造的有代表性的金銀紀念幣為主體,體現了上幣廠為中華錢幣事業所作的貢獻。這枚大銅章直徑80毫米,正、背面圖案分別由徐云龍和曾成滬設計雕刻。限量鑄行3700枚。
[upload=jpg]UploadFile/20042262037319207.jpg[/upload][upload=jpg]UploadFile/200422620371833204.jpg[/upload][upload=jpg]UploadFile/200422620473462727.jpg[/upload][upload=jpg]UploadFile/200422620474372818.jpg[/upload]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