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時有二個情景記憶猶深:仲夏夜,河邊納涼,一把蒲扇搖動,邊上是收音機,播放著咿咿呀呀的京戲,聽年長的一輩說著三國、隋唐或者楊家將、岳飛傳的故事;
冬日,窗外白雪皚皚,屋內生一盆火,暖融融的,手捧《紅樓夢》,看著大觀園的興衰,心隨金玉良緣起起落落。
于是“仲夏聽京戲,雪夜讀紅樓”被我認為是人生的一種閑趣,步入中年后,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讓片刻的閑,成為一種奢望,盡管如此,方寸之地的金幣還是能稍稍圓夢的。
今年夏天,京劇藝術彩金幣走出了一波轟轟烈烈的行情,《貴妃醉酒》《梁紅玉》《群英會》一洗多年的頹氣,在場外買盤的追捧下,突破歷史高點,解放所有套牢盤;《鬧天宮》海外集中貨源較多,但這個夏天暗流涌動,大部分歷史遺留問題已經解決,這枚最精美的彩金幣不會長久沉淪的。
步入深秋后,京劇藝術彩金幣進行了調整,筆者認為是良性的,也是必須的。一輛愛車需要5000公里保養,一個好品種的成長也需要休整的。這個市場逐利是天經地義的,但此刻進行一個休整期,讓已經獲利并看淡的參與者退出,同時讓前期來不及介入并看好的人加入,進行一輪有益的換手,對這個品種的長期成長是很有必要的。在這個休整期,也能檢驗自己的心態,審視自己對這個品種的感情---我把它當成籌碼還是藏品?我持有它是愉悅的還是焦躁的?
在京戲的節奏緩慢成昆曲時,另一個同屬于“瑞士版彩金幣”的品種正在積蓄多頭能量,那就是《紅樓夢》系列---《寶玉賦詩》《湘云醉眠》《黛玉奪魁》。
2007北京錢幣博覽會上,《黛玉奪魁》獨特的宣傳讓全世界的錢幣愛好者認知了這枚幣,多家誠信商鋪,齊刷刷的掛出了這枚幣的宣傳資料,我曾開玩笑說“黛玉從閨房走入人們的視野了”,這也許是主力戰車開動前的檄文。
從市場角度看,這個板塊近期走勢硬朗,帶量買盤鯨吞著市場的存量,貨源漸漸稀少,幣商惜售心態濃郁。從主力地域構成看,這個板塊都有北方基因,這對京滬輪動、呼應具有積極意義。
從發行量資料看,這套幣也頗值得玩味:
《寶玉賦詩》2000年發行8800枚,停了一年后,2002年發行的《湘云醉眠》減量至8000枚,2003年發行的《黛玉奪魁》也是8000枚。這和京劇藝術彩金幣全是8000枚的發行量不同,是否也會預示著紅樓夢彩金幣的價格體系是獨特的呢?
在2007年第一場雪已經飄下的時候,“雪夜讀紅樓”的氛圍漸漸濃郁,這套同屬于“瑞士版1/2盎司彩金幣”的精品幣會給市場帶來暖意的,而這套唯一的八邊形金幣也能讓您的藏品增色。
作者 偶爾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