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載于2007年6月上旬出版的第十一期《錢幣》報上,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謝謝!
偶得2007年4月上半月第七期《錢幣》報,B8看到張衛光先生在描述第二套人民幣時寫到“可以說,第二套人民幣才是新中國發行的首套幣,它已成為中國貨幣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就此一段話,我個人談些不同的想法,以供廣大泉友指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確定的日期為1949年10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確定的日期為1948年11月1日,由華北人民政府發表布告,將華北銀行、北海銀行、西北農民銀行合并建立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以華北銀行為基礎。同時統一華北、華東、西北三大解放區貨幣,同年12月1日起陸續發行法定統一貨幣,即人民幣第一版,后稱舊幣。第一套人民幣的面值,設計理念在原解放區貨幣體系的基礎上有所發展,也考慮到解放全中國,在新解放區收兌國民黨政府遺留下來的舊鈔雜票的需要,是中國新舊政權更迭,金融經濟斗爭的重要手段,更是維護政權統一、經濟建設、金融穩定的需要,也真實反映了當時國家建立的艱難歷程。第一套人民幣有十二種面值、六十二個版別,用不同材質、不同印刷方法的印制人民幣的復雜體系,更可以看到從邊區票到第一套人民幣的傳承和延續性,更重要的是,第一套人民幣反映出在共產黨領導下,用僅存留下的印刷設備,自力更生,自己動手創建中國人民銀行印制、發行人民幣的斗爭歷史。
第二套人民幣的發行、設計理念中有許多建設新中國所面臨急需解決的新問題,如面值、計算方法、購買找零、防偽手段。就當時我國印制第二套人民幣的能力,還遠未達到解決這些問題的程度,所以從3元、5元、10元延請當時蘇聯老大哥幫助印制好后運回國內發行的。解密的印制第二套人民幣情況在各大報道已有披露。向蘇聯專家討教印刷技術問題時,蘇聯專家就說相當于原子彈級絕密和復雜。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銀行在全國制漿造紙、雕刻制版、印刷行業總動員,克服無數困難,設計1960版第三版人民幣,從1962年開始替換第二版人民幣。由于中蘇論戰,至今第二版人民幣的鈔版仍有兩塊在原蘇聯國家。所以說,第二套人民幣不能稱為“新中國發行的首套幣”。第二套人民幣有中國特色的圖案設計理念,蘊含著中國革命的歷程:天安門、延安寶塔山、井岡山,但未走出國際社會主義大家庭的影響,以工業為主,以農業為輔,這與我國以農業為主的國情有所不同,明顯殘留蘇聯幣制的影響,3元面值在中國錢幣史上極少運用,除三銖、折三外,自有銀行建立,發行紙鈔以來是未見的,只有蘇聯幣制中有3戈比,是否受蘇聯影響,仍待同好探討。第二套人民幣純銀縮微版珍藏冊的發行,給收藏者帶來的驚喜和了解人民幣發展過程知識,進一步理解落后要挨打、受制于人的慘痛教訓,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注:在第一套人民幣中唯一的五千元,渭河橋,行名和第二版人民幣是相同方向的。
第二版人民幣是五版人民幣中各種不同面值(除10元面值)同時進入市場的唯一一種版別的人民幣。
[upload=jpg]UploadFile/2007-6/20076199421029159.jpg[/upload]
第二套五元券
[upload=jpg]UploadFile/2007-6/20076199404248666.jpg[/upload]
第二套5元券
[upload=jpg]UploadFile/2007-6/20076199412151214.jpg[/upload]
第二套10元券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7-6-19 9:42:24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