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載于2007年5月上旬出版的第九期《錢幣》報上,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謝謝!
搏浪潮頭――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沈陽造幣技術研究所發展紀實
作者:魏宏坤
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沈陽造幣技術研究所,是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從事造幣技術研究的專門機構。研究所所屬的國家金銀及制品監督檢驗中心于1997年通過國家實驗室認證,是國內金銀檢測最權威機構之一,被上海黃金交易所指定為檢測實驗室。2004年,沈陽造幣廠以沈陽造幣技術研究所為主體成立企業技術中心,并通過“遼寧省企業技術中心” 專家認證。由此,作為行業唯一造幣技術研發基地的沈陽造幣技術研究所,也成為沈陽造幣廠提高企業形象和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技術載體。
1996年,經過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批準,沈陽造幣技術研究所正式成立。研究所始終堅持加強硬幣防偽技術、生產工藝和質量控制研發的主攻方向,經過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國內掌控流通硬幣、普通紀念幣以及金銀紀念幣和其它相關產品等多項國內、國際核心造幣及防偽技術的權威研發機構。
蓄 勢
積累是最重要的資源。在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的領導支持下,研究所成立至今,沈陽造幣廠始終按每年銷售收入2%-4%的高比例提取科技研發經費,對研究所進行投入,使之研發手段不斷齊全,實驗和檢測分析設備也不斷升級完善。截止2005年,造幣技術研究所擁有科技人員36人,中高級技術人員18人,平均年齡36歲,學歷、年齡、能力層次和專業結構趨向合理。所內技術開發機構固定資產總值近二千萬元。所屬理化中心與國家金銀及檢驗中心擁有“ICP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電子探針”、“光電直讀光譜儀”等各類分析檢測與科研設備45臺(套),在國內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每年承擔大量金銀及制品監督檢驗、仲裁分析等對外檢測任務,并受上海黃金交易所委托對國內近二十家標準金生產企業會員單位進行技術指導和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研究所造幣技術研發部獨立擁有雙色印花機、電火花成型機、立式雕刻機等科研試驗設備34臺(套),以沈陽造幣廠為依托,研究所可在深領域開展金屬材料加工試驗、造幣工藝技術試驗、表面處理技術試驗等各項研究。
目前,沈陽造幣技術研究所已有15項專利申請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5項專利獲得授權。其中“硬幣防偽隱形圖案雕刻技術”、“硬幣、紀念章邊部凹槽滾字工藝及裝置”、“鑲嵌金復銀幣的銀質紀念幣及制造方法”、“高圖紋浮雕大金幣的制作工藝”已獲得發明專利,“一種新型驗幣儀”被授予實用新型專利。研究所堅持與重點院校、科研院所開展實質性的科研合作,東北、華北、華東地區等多家高校與科研單位都與沈陽造幣技術研究所建立了合作關系。研究所還聘請了三位行業外專家長期參與所內項目研究,并與大連海事大學合作創建了造幣材料及表面處理合作實驗室,致力于開展新型造幣材料和表面處理的研究開發,對硬幣的腐蝕與防護進行系統研究。該實驗室也成為沈陽造幣技術研究所培養各專業和各層次科研人員的基地。
謀 勢
作為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與沈陽造幣廠造幣技術創新體系的核心,沈陽造幣技術研究所無疑成為行業與企業造幣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的主要載體。“領航造幣科技,謀求更大發展”,是造幣技術研究所對自身工作與發展方向的全新定位。
作為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與沈陽造幣廠造幣技術創新體系的核心,沈陽造幣技術研究所無疑成為行業與企業造幣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的主要載體。“領航造幣科技,謀求更大發展”,是造幣技術研究所對自身工作與發展方向的全新定位。
作為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與沈陽造幣廠造幣技術創新體系的核心,沈陽造幣技術研究所無疑成為行業與企業造幣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的主要載體。“領航造幣科技,謀求更大發展”,是造幣技術研究所對自身工作與發展方向的全新定位。
作為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與沈陽造幣廠造幣技術創新體系的核心,沈陽造幣技術研究所無疑成為行業與企業造幣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的主要載體。“領航造幣科技,謀求更大發展”,是造幣技術研究所對自身工作與發展方向的全新定位。
依托沈陽造幣廠“中國銅合金硬幣生產基地”得天獨厚的優勢,造幣技術研究所將“銅合金硬幣坯餅抗變色工藝技術研究”與“造幣用銅合金復合材料的研制”作為所內長線重點工作。
通過持續攻關,研究所成功解決了銅合金硬幣坯餅工序間變色問題,坯餅的儲運時間得到有效延長,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該項技術在沈陽造幣廠連續兩年的出口菲律賓坯餅生產中,得到了廣泛推廣應用。
在“造幣用銅合金基復合材料研究”工作中,通過對復合材料的復合工藝、物理機械性能、造幣工藝性能以及批量生產的可行性的研究,沈陽造幣技術研究所為我國高面值流通硬幣的研制開發做好了技術儲備工作。
成立十年的時間里,研究所研發儲備了包括絲齒滾字技術、凹槽滾凸字技術、斜絲齒技術在內多項具有國內、國際先進水平的造幣新技術及大眾防偽技術。僅“十五”期間,研究所就完成行業重點科技項目十七項,五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多項新技術已經通過總行、總公司科技成果鑒定,并已經成功轉化并應用于新產品的制作生產。
乘 勢
好風憑借力。T1018工程為印制行業推進大發展,實現新跨越提供了先機。沈陽造幣技術研究所在工程實踐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961A品轉換材質項目中,沈陽造幣技術研究所通過優選模具鋼料及熱處理工藝等手段的綜合運用,成功地解決了影響耐印量的多項難題,使961A品模具耐印量持續攀升,確保了新品如期發行。經比對同期日本造幣廠和西班牙皇家造幣廠聯合對全球40家造幣企業254種產品模具耐印量的調查結果,沈陽造幣廠961A品模具耐印量優于國際上相同直徑不銹鋼硬幣產品模具耐印量。在不銹鋼產品模具耐印量一路走高的同時,研究所經過對鎳包鋼、銅包鋼產品模具材質及相關參數的調整與改進,其耐印量也不斷接近世界最好成績。
以多年的攻關實踐為基礎,造幣研究所在961A正式生產時全面實現了961A品坯餅清洗液與光飾液的國產化,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擺脫了以往對國外生產輔料的依賴和海外供貨的諸多不便,贏得了生產主動權。
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舉世矚目。在29屆奧運金銀紀念幣、普通紀念幣生產中應用了多項沈陽造幣技術研究所的科研成果:“微縮圖紋技術”——利用激光雕刻、化學腐蝕完成傳統雕刻機或其他模具制作設備無法完成的微縮圖紋;“隱形雕刻技術”——以其精細、準確和快速的優點,運用CAD、CAM系統,雕刻出傳統的機械雕刻機或其他模具制作設備無法完成的多面隱形圖案;“硬幣邊部全齒間隔半齒技術”——該項技術是沈陽造幣技術研究所工程技術人員多年科研實踐的結晶,是一項獨具匠心的大眾防偽技術,具有當今國際領先水平,國際上也是首次將該技術用于紀念幣章的生產;沈陽造幣技術研究所還成功地將化學深腐蝕技術應用于銀坯餅表面處理,使奧運銀幣及其衍生產品質量得到了全面提升。
按照總行、總公司的工作部署,多年來,沈陽造幣技術研究所將硬幣機讀性能與大眾防偽技術有機結合,應用于**品的研發,并通過了百萬枚產品生產實踐的檢驗,為產品批量生產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十年的磨礪、十年的積累、十年的奮進。搏浪潮頭、銳意進取、追求卓越、永不言敗,工作在科研一線的造幣人用行動與成績繪就了一幅流光益彩的印制鴻篇。如今,沈陽造幣技術研究所確立了“建設成為在國內外極具影響力的造幣技術研發機構”的宏大目標,“研發基礎條件國內一流,金銀檢測技術國內一流,研發創新能力國內一流,儲備技術成果國內一流”,這是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沈陽造幣技術研究所全體職工所面向“十一五”發展所立下的錚錚誓言。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馬路天使于2007-5-7 21:30:41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