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jpg]UploadFile/2007-2/20072101782626808.jpg[/upload]
作者:天涯布衣,授權中國集幣在線獨家刊載,謝絕轉載!
本文同時刊載于提前出版之2007年2月下旬刊(春節版)《錢幣》報。
“中國熊貓金幣發行25周年”金銀幣已走向市場,早早訂了一套,希望它能盡快走進我的收藏冊,在焦急的等待中,心存幾分喜悅,猶如等待婚紗到來的新娘。
沒想到,此幣市場尚未面市,藏界的議論已先紛擾,褒貶不一,褒者認為以前發行的“熊貓”幣配全太麻煩,品相更無法與新品相比,現在一步到位,方便快捷地購買一套,洋洋五十枚的大全套,二十多年來發行的“熊貓”幣,各種可愛姿態一覽無余,不失為一件樂事。而貶者認為,此幣只是簡單地復制以前圖案,了無新意,多此一舉,更從價格上與這二十多年來所發行的1/20盎司金貓相比較,對它的真實價值產生質疑。
我不想參加爭論,但我無法排除對它的喜愛與擁有的渴望。
褒貶自有褒貶的理由,我亦有我喜愛與渴望擁有的理由。
我一直認為,收藏之樂,在于個性的感受,不應受它人或市場價格的影響,只要喜歡,就值得。
我覺得,“中國熊貓金幣發行25周年”金銀幣,從題材、發行量、市場價格把它與以前發行的“熊貓”幣相提并論,并不適合。
從題材上來說:
它與以前發行的普通“熊貓”幣不是一個概念,它已不屬于普通“熊貓”幣,而是“熊貓”幣之外的一種題材,它融入了“熊貓”幣發行史的信息,是一種對中國金幣發展的倒敘,已不是簡單的復制,不是簡單的再版,而是融入了新的創造意境,賦予了新的文化內涵,猶如“錢幣博覽會”之加字“熊貓”幣,雖然多是從該年度的“熊貓”幣圖案上加字,但已不屬于該年發行的“熊貓”幣品種,而屬于另一種紀念性質的題材,從該加字幣聯想博覽會的參展內容、規模、范圍,可以了解到國際錢幣發展史、集幣趨勢,表面上雖然是加了幾個簡單的字,但它融入了更多的國際錢幣信息,這種信息,是各年度普通“熊貓”幣所無法具備的。
從收藏學術分類上,版別,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它吸引了眾多的收藏者,也對市場價格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紙幣,多一個水印、多一個羅馬、多一個暗記,表面很簡單,但從它簡單的表象下面包含了更豐富更復雜的信息,包含了更多的收藏研究價值。這就是藏品的魅力所在,這是短期投機行為所忽略、所無法體會的。
新中國發行的郵票品種中,也有引用別的郵票圖案來發行另一種題材的例子,如J41、J41兩枚小型張,就分別以T37、T38小型張的“長城”和“山茶花”圖案為背景,J150“中國大龍郵票發行一百一十周年”小型張,也是以清代大龍郵票圖案為背景,開發出新的題材,它所蘊含的意義已經與被借用的原作有了本質的區別。而不應認為J41、J42與T37、T38是一個品種,不應認為J150與清代“大龍”郵票是一個品種一樣。
既然品種不一樣,題材不一樣,那它的意義也不一樣,價值不一樣,也與原作沒有可比性!
從發行量上來說:
有人用它與二十多年所發行的120盎司“熊貓”金幣相比,從時間、重量、市場價格來評價它的價值,雖然與眾多的早期品種,甚至與最近發行的不少品種相比,“中國熊貓金幣發行25周年”的量也不少,但與不限量發行的各年度普通“熊貓”金幣相比,應該不會多,至少,在收藏群體的心理承受能力方面,量化的透明,總比不限量發行的“熊貓”幣多了一種心理準備。
有人假設,如果以后逢五逢十周年都發行大套“熊貓”幣,或是別的系列也按此思路發行大套幣,豈不市場全亂了?金幣事業如何健康發展?
沒有如果!
不要想太多的如果,否則,誰也玩不了,不如現在大家就散伙吧。
別說這個品種,舉任何一個品種做例子,有了如果,也會讓很多人失去收藏興趣,沒有了收藏群體,收藏品市場就會衰落,比如,和平年金幣好吧?如果發行部門再版、加量怎么辦?或者它來個《紀念國際和平年三十周年》怎么辦?臺灣風光、出土文物好吧?如果它象生肖一樣每年再發行一組怎么辦?中秋節現在不錯吧?如果以后每年都發行中秋節銀幣又怎么辦?沒法玩了,因此,不要想太多的如果,管它呢,現在是現在,將來是將來,聽說多少多少年后星球相撞,現在不蓋房子好了。
一般地說,存世量是影響收藏價值的關鍵因素,物以稀為貴,是收藏品的基本規律,但凡事沒絕對,有些品種發行量大但題材內涵豐富的優勢便可以抗衡量小但內涵一般的品種,在發行量與題材內涵的較量中,題材內涵的品種在收藏群體中受到歡迎,當這種受歡迎度達到一定的量之后,那它就可以取代量小品種的優勢而占領收藏需求的大份額,進而產生質的變化,占領市場價格的高地,比如郵票中的“蘇州留園”和“國際檔案周”,都是一百萬的發行量,但前者的市場價格是后者的十倍,“三國演義”小型張88年發行,532萬的量,“藥用植物”小型張82年發行,115萬的量,但前者的市場價格什么時候都遠遠高于后者,在金幣板塊中,也有不少如此現象,生肖,一直是集藏市場的寵兒,每年所發行的生肖幣,即使與同期發行的其它品種相比量大,但均受到收藏群體的追逐,價格也一直高于別的品種之上,一克“熊貓”金幣,發行量是十一萬,而“大唐鎮庫”發行量是六萬,且是1/10盎司,但他們價格相差無已。
所以,收藏價值,既要重視量的因素,但也不能唯量決定價值。
至于“中國熊貓金幣發行25周年”金銀幣,它的發行量是大是小,目前定論為之尚早,因為無法預測它的沉淀需求,那就交由時間做結論吧。
從市場比價來說:
此套幣到底收藏價值是大是?目前尚無法體現,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洗禮,由最終收藏需求來決定,現在就斷言它沒有收藏價值或前途無限的觀點,或者把它與歷年發行的1/20盎司金貓相比,就斷言它是垃圾品種還是收藏珍品,也未必過于武斷。
收藏價值由收藏群體決定,價值的大小通過市場流量并由相對穩定的、理性的市場價格反映出來,中間會有波動,但這種波動是由收藏需求來制造的,這是一種真實的、小范圍內的動態收藏價值,而投資制造的市場價格波動并不代表真實的收藏價值。
收藏群體是價值的終結者,他們用物質財富兌換成精神財富,是藏品執著的持有者,由于這種執著,營造了藏品的真實收藏價值,而投資者對另一位投資者之間的轉換,并不是該藏品的價值終結者,因而也無法體現它的真實收藏價值,市場價格與收藏價值并不能保證完全吻合,有時甚至南轅北轍,造成兩者之間巨大差異的因素是投機過渡,雖然投機行為會營造一種市場繁榮的表面現象,但這種繁榮無法有效穩定和持久,并會以相當部分參與者付出重挫為代價,這種非理性價格,最終還是由收藏規律予以修正。
收藏領域大千世界,藏品之豐,包羅萬象,每一個板塊都有它的群體,某些物質,有人對視它為垃圾,有人視它為珍品,去過北京潘家園的人一定體會到“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的含義,所以,自己喜歡就購買,不喜歡就一笑了之,沒必要指責某些品種如何如何,多一些寬容,多一份快樂。
“中國熊貓金幣發行25周年”金銀幣的市場價格是否存在水分,漲與跌均是個未知數,或許在某個階段有投資資金操作會大幅揚升,或許沒有投資資金參與且收藏需求無法有效跟上大幅回調,兩種情況均有可能出現,行情充滿變數,但這只是從投資角度出發,投資收益與否并不代表收藏價值的大小,事實上,有些藏品的價值,它并不理會投資行為的影響,正我行我素地運行在收藏規律的軌道上,雖然不排除投資過程加速它價值的實現,但最終是由收藏者驗證確認后才得以完成的;蛟S這套幣還引來更多的評論,或許還會造成市場價格的動蕩,但我認為,它是一個非常有收藏價值的好品種。
我因為喜歡它,所以,我買了,我會一直收藏它,我愿用一生的摯愛對它珍惜。
不管別人如何評論,我會在靜靜中欣賞它的美麗,用它的文化營養滋潤我的情感綠洲。
紛紛擾擾中,收藏自安祥。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7-2-10 17:08:35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