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896年的奉天機器局到2006年的沈陽造幣廠,一百一十年彈指一揮間。金風送爽,喜迎華誕。在這個值得慶賀的日子里,沈陽造幣廠適時推出了“沈陽造幣廠建廠110周年紀念銀盤”,以此為沈陽造幣廠生日添上濃重一筆。
圖1 銀盤正面圖案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20071521365730567.jpg[/upload]
圖2 銀盤背面圖案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20071521365197641.jpg[/upload]
銀盤外形與圓形餐盤相似,直徑為110mm,寓意建廠110周年,盤厚約為2mm。材質為純銀,成色99.9%,單枚重量為200g。正面中心處為浮雕與彩色移印工藝相結合的廠慶標志。圖案下方為年代“1896-2006”,以及中英文的銀盤主題——沈陽造幣廠建廠110周年。
第一層環形圖案由七組浮雕組成,分別代表造幣過程中的六道主要工序及最終成品。從正上方按順時針方向依次為:模具雕刻、原料熔鑄、最終成品、帶材軋制、產品壓印、圖案設計、模具處理。
圖案設計浮雕中,以2000版千年紀念金幣為例,表現出設計師在案前精雕細刻,將腦海中的素材變為精美的放大模型。展示了設計師深厚的美學和雕刻功底。
模具雕刻浮雕中,表現的是機械雕刻工序中使用雕刻機制作印模半成品的過程。
模具處理浮雕中,表現的是操作者伏案工作,制作印模成品的過程。工序中的大部分工作都是由手工完成的,方寸間才華盡展。
原料熔鑄浮雕中,表現的是由單質金屬經過熔化和鑄造而形成合金鑄坯的過程。“鑄幣”一詞即由此而來。
圖3 千年紀念金幣正面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20071521364460084.jpg[/upload]
圖4 千年紀念金幣背面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20071521363446530.jpg[/upload]
帶材軋制浮雕中,表現的是使用軋機將鑄坯軋制成金屬帶材的過程。此工序一般都要使用不同的軋機軋制幾道至幾十道次,其間又有開坯、初軋、精軋之分。
產品壓印浮雕中,表現的是用印花機壓印出硬幣成品的過程。數十道大小工序的積累,在此破蛹化蝶,成為一枚枚精美的硬幣產品。
最終成品浮雕中,采用夸張的手法展現沈陽造幣廠于1898年生產的首枚產品,面值一元的光緒銀幣。
圖5 銀元正面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2007152137779059.jpg[/upload]
圖6 銀元背面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2007152137151911.jpg[/upload]
銀盤正面第二層環形圖案是由制錢組成的圓環,起過渡及裝飾的作用。
正面第三層環形圖案由十組牡丹花卉組成,借牡丹花的高貴品質展示造幣事業的特殊性。
銀盤背面中心是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的標識。標識上面刊“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下面刊“沈陽造幣廠”。
背面左上部表現的是年輪,寓意沈陽造幣廠悠久的歷史。右部和下部用年代來表現出歷史悠久。
值此建廠110周年之際,這枚制作精美、裝禎優良的彩色禮品銀盤標志著沈陽造幣廠產品多元化又上了一個新臺階,也標志著沈幣人在實踐中探索新工藝,開發新產品的又一重大突破。
作者: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