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與友誼
作者:天涯布衣 來源:中國集幣在線之嘉賓對話
蜻蜓是我敬佩的一位學者型的藏友,斯斯文文的臉上永遠保持一種沉靜與坦然,象春天和煦的風,眼鏡后面飽含一種睿智與煉達的神韻,象潔凈的藍天,總給人一種親和。
初次與他相識,是在去紹興的路上,盡管是萍水相逢,我們卻無拘無束的談得甚是投緣,象是前生就播下了緣分的種子,今日才枝繁葉茂,象是隔了幾生歲月煙塵遲來的饋贈。
后來在北京多次相逢,在電話中多次交流,論壇上更是隔三差五的相互問候,我們的交情,越來越越深,這一切,我想是得益于我和他頻率的相同吧-------相似的人生性格,相似的收藏風格,相似的知識追求。
這次在北京的見面,是在KTV包廂里,他知道我不會唱歌不喜熱鬧,便拽著我到樓下的咖啡座里品茗聊天,我喜歡這種場合,在一種靜謐的氛 圍中淺斟慢飲,平靜交流,最能引起心的共鳴。
拋開他的優越工作環境不說,拋開他可觀的經濟效益不說,單是他豐富的藏識,高尚的藏德,飄逸的文彩,便讓我深深折服。
對收藏知識的執著追求,是蜻蜓超越常人的一種可嘉精神,他常對我說:“布衣大哥,我們這些經常寫貼子的人,是否應潛下心來,在學術上多下點功夫,為營造一種高雅的金幣文化體系盡點微薄之力”,雖是商量的語氣,但我把它當作是對我的告誡,我會拂去藏品表面上的功利塵埃,把文化當作我一生的追求與快樂。
蜻蜓是一位在收藏文化中勤奮筆耕的人,雖然工作繁忙,但他心中存著對文化的崇敬與信仰,執著地追求,把收藏知識的積累當作人生財富,身在功名外,心在文化中。
我和蜻蜓有一種共鳴,那就是認為金銀幣的經濟效益具有時限性,但它的文化價值卻是悠遠綿長,在時空中無限延伸,在情感中往復循環,這種收藏快樂,是無法用經濟尺度來衡量的。
蜻蜓對我說過,一堆泥土,在別人眼中不值幾文錢,但經過雕塑家的手,便可以創造出一件藝術品。
是的,這件藝術品只能由喜歡它欣賞它的人來發現其內在的美,從而在這種美感中得到精神的享受。
對于金幣,其實一樣的道理,一枚幣,都能提煉出不同的需求成分來,有人提煉投資利益,有人提煉收藏快樂,每一種成分,不分貴賤,不分雅俗,如果光從它的升值收益來說,或許是微不足道,從而讓人漠視,但如果把它的文化內涵融入到自己的情感世界里,便會感到如春風撲面,如清泉潤喉。
蜻蜓的收藏知識是有目共睹的,在他的文章中,有關收藏的文章字里行間飄出一種感性的清香,幣品萬千世界,他的快樂也是寄情山水間,而有關投資的文章則用理性的邏輯思維從文化價值的角度來分析其前景,環環相扣,沒有空洞的口號,用數據事實產生一種公眾信服力。
蜻蜓是一種涵養極高的學者型性格,與他相交,他便能以禮相待,兼容貧富,談吐間有一種江南水鄉之柔,有一種歷史文化之雅。
這次在北京,他說:“布哥,如需要有關收藏方面 書,或需要什么較難找的幣,盡管對我說,我盡力幫你找,因為我到處跑,機會肯定比你多”,在博覽會場里,他給了我幾枚幣,說明給XXX元就行,其實我知道,這些幣市場價格高得多,只是他既照顧了我,也給了我一個很好的臺階,讓我在不知不覺中受人恩惠而無愧于經濟規律,這是一種很巧妙很有涵養的為人之道,當然,具有這種性格的人也有不少,我曾感受過,如曦雨、阿國、阿連等等。
我和蜻蜓各忙生計,天各一方,但一直感受到和他如此相近,天涯咫尺,路遙心通,對人生感悟、對收藏追求,對知識渴望,都保持著一種相似頻率的共同震動。
收藏是我的精神世界,友情是這個精神世界的港灣,蜻蜓給予我的友情,和其它眾多藏友的緣份一樣,是我在收藏生涯中值得維護和珍惜的財富,我渴望這種財富生生不息,永不消失,那怕花謝花開,歲月如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