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將向全世界發行2008北京奧運會紀念幣。舉世矚目的第29屆奧運會在我國首都北京舉辦,當屬神州大地的無上盛事。北京奧運幣尚在待字閨中,鑼鼓聲已然震天動地,因為她凝聚了國人對開放的中國迎奧運的無限期盼。回頭凝望新中國的貴金屬紀念幣發行史,驀然發現我國已經發行了不少以奧林匹克為題材的紀念幣。這其中最能抓住我的視線的,無疑是一套新中國極“古老”而又極有魅力的貴金屬幣——它就是1980年為紀念中國奧委會重返國際奧委會大家庭而發行的,我國最早的奧林匹克題材紀念幣——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金銀銅紀念幣。
該套幣背面圖案取材于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中的漢畫像石藝術風格,把代表“和平、友誼、進步”的奧林匹克精神用簡潔、洗練的藝術語言表現出來。這套幣分金、銀、銅幣三種材質,每種材質又分薄版幣和加厚幣兩種版式,蔚為大觀。凝眸欣賞該幣,仿如走入人類文明長河的畫卷,記憶中對先人的崇敬好奇隨著眼前一枚枚精美的幣而被萃取得異常清晰。4枚幣,共分:古代射藝、古代角力(即摔跤)、古代馬術和古代足球,枚枚生動、個個細膩,因此備受各國錢幣藏家推崇,而被公認為“史上最罕見、最具風格的奧林匹克紀念幣之一”。
我輕輕地洗了手,泡了一壺上好的明前龍井,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這套幣拿出來擺在案上。心情是如此輕松而愉快,慢慢地跟隨著幣上跳動的美妙樂符而徹底進入了幣的世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金光閃閃的射藝金幣,也是此套幣中的唯一金幣。凡射藝者,屬古代君子必修的“六藝”之一。六藝者,習周禮、研音樂、射弓箭、駕馬車、讀經書、學數理是也。其中,由官員親自教之以禮,由宮廷樂師教授樂舞,而由師氏(軍官)教之以射、御,漢語中“師”之稱呼即由此而來。細看金幣,兩名壯士正跪坐于地,會挽雕弓如滿月,姿態威武,長袍生動。天際,一隊大雁正結隊飛過。生動的畫面,仿佛使我聽到了清脆的羽箭離膛之聲,仿佛看到了兩只大雁應聲而落...但細看之下,我發現壯士們手中并無羽箭,而是在不斷地進行開弓訓練。他們的右臂之上,各挽了一個負重鐵墩子,用以增強他們的膂力。和大多數現代的體育運動項目一樣,射箭也是一種需要進行肌肉記憶的行為。只有不斷地訓練,才能最終百步穿楊。雕刻的美感讓整個幣面凹凸有致,別樣玲瓏。
摔跤,也是先人與生俱來的一種體育運動,迄今我國的體育運動項目中仍有“中國式摔跤”一項。幣面上,兩位選手正在相持,由于水平旗鼓相當,因而雙方均肌肉暴凸、面目變形,顯然都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對方敗在身下。左邊宮墻之側,垂下飄曳的柳條,和摔跤手的陽剛之美陪襯得極好。旁邊應該有無數父老鄉親爭相圍觀,啦啦隊正各自給己方的選手打氣。此情此景,黃裳的著名詞句很自然地浮現于我腦際:“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
足球,古稱蹴鞠,其產生于春秋戰國年間,迄今已超過2500載。銀幣上,兩位朋友正在互相戲耍,臉上都洋溢著發自內心的愉悅。在松蔭底下隨便尋塊空地,然后好朋友之間很快就展露諸如顛球、過人之類的技巧來,有本事者還要露一手類似于“鴛鴦拐”之類的絕活。古人不像今人,著T恤短褲輕松上陣。著長衫踢球,雖不甚方便,然衣袂飄飄,臨風飛舞;看球是一景,看人亦是一景。上幣廠的大師們把古人玩球時的飄逸恰如其分地表現在方寸之地,令人難忘。
最后是馬術。要想在馬術比賽中勝出,自然需要千里神駿。你看那,官員一聲令下,數十駿馬齊發:“忽過新豐市,旋過細柳營。”風馳電掣般,人們還沒有反應過來,選手們已自身旁如風掠過。整個銀幣雕刻入微,選手們緊張的儀容、正襟危坐的姿態、隨風揚起的衣帶、勒緊韁繩的動作均一一被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既然是馬術比賽,人當然只是配角,而千里馬是永遠的主角。你看,右邊的馬在低頭全速前進,無須揚鞭自奮蹄。左邊的馬則姿態曼妙,活脫脫就似“馬超龍雀”里的原型。從馬的形態和人的努力,我們便非常容易讀懂奧林匹克的精神:“更快、更高、更強!”
26年,如白駒過隙。在北京奧運幣向我們頻頻招手之際,再回頭細賞26年前大師們的杰作,竟還是一樣的賞心悅目。大師們用民族的語言,極好地展現了全人類的夢想——相互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不管世界如何改變,只要人類一直追求這個夢想,奧林匹克精神必將生生不息!(中國金幣網 黃瑞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