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晚報 劉昭奎
■專家提醒:人民幣收藏潛力很大,但要避免走入誤區
近日,成都市民張先生向本報《收藏》反映,他家中有本2004年從私人攤販上購買的全套“第三套人民幣”,今年以來,幾張鈔票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顏色發黃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品相,他想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記者隨即將張先生的“第三套人民幣”送到琴臺路142號四川省收藏家協會,經有關專家鑒定,這套人民幣雖然是真的,但是卻經過了“特殊處理”,它們原本就并非新鈔,加工者用化學藥品清洗掉表面的污漬、再加以熨燙,使其亮麗、平整如新。收藏者購買時很容易被它們的外表所蒙蔽,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加工后的人民幣就開始發黃,收藏價值大打折扣。
●品質也分A、B、C
“如同翡翠的品質指標一樣,人民幣收藏品也要分'A貨'、'B貨'、'C貨',消費者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區分。”昨日,四川省收藏家協會秘書長吳道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近年來,隨著收藏市場的發展,個別商家在利潤的驅動下,運用各種手段加工制作出人民幣收藏品“B貨”、“C貨”充斥收藏市場,使收藏者蒙受經濟損失。
據吳道明介紹,人民幣“A貨”就是從銀行發行出來后就沒有流通過的、全新版的紙幣,它們未經過人工用物理的或化學的手段、方法進行處理,如同“純天然翡翠”; “B貨”是那些原本品相較差,經過人工用化學藥品浸泡洗染,然后熨燙,幾年后,“B貨”表面色澤鮮亮度就會降低,顏色慢慢變黃,失去了收藏的價值;“C貨 ”則是加工者將人民幣的編號加以改變,同號段越多,價值越高,甚至將兩張破損的鈔票通過拼接、粘補等方式組合在一起,看似一張完整的鈔票。他認為對于人民幣藏品,除了鑒別表面顏色是否均勻,還應將紙幣對光觀察水印,以及有無折痕等。最好到經中國人民銀行有關部門批準設立的錢幣經銷部購買,以保證質量。消費者應像購房時一樣,確認商家是否持有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經營流通人民幣許可證”,目前,持有許可證的商家有六家,夢虎藏品是其中之一。
●券別和版別決定價值
此外,有關專家還指出,目前市場上出現了多種“人民幣收藏冊”,同一套人民幣的價格差別較大,以第三套人民幣為例:中國人民銀行從1962年4月20日開始發行第三套人民幣,中間采用了分次發行的辦法,發行時間分別是:1964年、1966年、1967年、1969年和1974年。于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使用,流通時間長達38年之久。這套人民幣中的紙幣,從面額的大小和各券別的顏色、冠字、號碼、水印及平、凹印刷工藝上來區分,有25個以上的不同版別,其中根據存世量的大小分別有不同的投資價值,價格也會有差別,消費者應注意鑒別,不要貪圖便宜而舍棄了收藏價值。
●人民幣收藏升溫
要想讓手里的錢生錢,除了把錢存銀行、投資股市或者買房子等待升值,市民的理財渠道似乎并不多。殊不知,直接把人民幣攥在手里也可以令它升值,這就是直接收藏人民幣。當前,人民幣的收藏已經顯示出一種逐漸升溫的信號,人民幣保值與增值的潛力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收藏者的認可。
記者昨日從人行成都分行了解到, 新中國誕生以來,我國共發行了5套人民幣。人民幣作為法定貨幣,綜合反映了我國不同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特點,可謂“方寸”之間見國情。目前宣布退出流通的人民幣共有四套,其中第四套只是宣布逐漸退出流通,從1999年10月1日第五套人民幣問世之后,第四套人民幣有些券別雖在市面流通,但從銀行角度來說是”只收不付“ 。來自成都收藏界的信息稱,品相很好的全套第一套人民幣價值超過300萬元。目前正值第四套人民幣宣布退出流通不久,一些券別還在繼續流通,但有眼光的投資者已開始收藏了,目前該套人民幣的市場價比面值增加不多,可以趁處于底部時介入,升值空間較大。
近日,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裝幀的第四套人民幣四連體珍藏冊和全套同號鈔珍藏冊在成都的發行十分火爆,首發價格為2180元/套的四連體珍藏冊得到錢幣收藏愛好者的喜愛,發行價為560元/套的第四套全套同鈔珍藏冊更是受到了廣大市民的歡迎,許多原先不集幣的市民紛紛購買第四套人民幣同號鈔珍藏冊,在過去失掉很多機會的市民表示,現在起一定要抓住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