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事件:沒有貨幣面值,紀念章自稱“紀念幣”
調查人:記者張昊程微實習生王少華劉霓
某私企老板周先生16日收到朋友送的生日禮物:一套“十二生肖純銀紀念幣”。對紀念幣收藏略有研究的他注意到,這套“紀念幣”沒有面值,只在幣面下方
注明了“貿易面值50美元”(貿易面值相當于紀念章發行時的售價)。“沒有面值的應該叫紀念章,這玩意兒到底有沒有收藏價值?”
僅有貿易面值不能叫“幣”
昨日,記者在漢口建設大道找到了“十二生肖純銀紀念幣”的銷售點。工作人員稱,“紀念幣圖案由國畫大師范曾設計,全球限量2006套,并作為國禮贈送外賓”。記者轉達了周先生的疑問,工作人員說,該幣是香港金幣總公司發行,有貿易面值,算是紀念幣,“這不會影響收藏價值”。
但中國金幣總公司的相關人士表示,紀念幣是國家法定貨幣,只有央行有權發行。“貿易面值”不等于國家貨幣面值,因此其正確叫法應為“十二生肖純銀紀念章”。只要是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的單位,都可制作發行紀念章。市面上有不少紀念章自稱“紀念幣”,收藏者要特別留意。
題材、發行量很關鍵
紀念章有無收藏價值?省收藏家協會錢幣專業委員會會長張明清認為:“紀念章收藏價值不及紀念幣。”他說,金銀紀念章多為私人發行,多數用銅造,只是表面鍍金、鍍銀;根據以往經驗,即便是純金、純銀打造,增值空間也不大。如上世紀80年代武漢制藥廠發行的紀念銀章,目前市場上只以銀價出售。
湖北錢幣學會副秘書長韓園說,題材、發行量是決定紀念章收藏價值大小的重要因素。比如奧林匹克紀念章,須經奧委會批準發行,因題材重大、發行量小,收藏價值倍增;湖北錢幣學會曾發行“三峽銀章”,圖案選取為三峽景色,三峽大壩建好后,此景不復存在,其價值開始凸現。
紀念章投資風險不小
韓園說,紀念章投資風險較大,因不能作為等值人民幣流通,其價格很可能跌破發行價;紀念章升值周期較長,要有長期投資準備。
張明清則指出,不要盲目迷信所謂的限量發行,“在缺乏有效監督的前提下,‘限量’往往是一紙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