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gif]UploadFile/2006-7/200671821345527925.gif[/upload]
[upload=gif]UploadFile/2006-7/20067182135118486.gif[/upload]
錢幣上的音樂家-伊戈爾·菲德洛維奇·斯特拉文斯基
伊戈爾·菲德洛維奇·斯特拉文斯基 (Igor Fedorovitch Stravinsky,1882-1971),美籍俄國作曲家、指揮家和鋼琴家。1901年入彼得堡大學攻讀法律,1903年師從里姆斯基·柯薩科夫學習作曲,1909年起寫了許多著名的芭蕾舞音樂,享有世界聲譽。第一次大戰期間在瑞士居住,1920年起為法國公民,1939年開始定居美國,從事指揮和創作活動。他是現代主義音樂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創作大致可分三個時期:俄羅斯風格時期、新古典主義時期、序列主義時期。
伊戈爾·菲德洛維奇·斯特拉文斯基早期創作以著名的三部芭蕾舞《火鳥》、《彼得盧什卡》、《春之祭》為代表,既有鮮明的俄羅斯風格,也有強烈的原始表現主義色彩;中期創作以舞劇《普爾契涅拉》、歌劇、清唱劇《俄狄普斯王》、《圣詩交響曲》、歌劇《浪子歷程》以及一些器樂作品為代表,將古典音樂的特點與現代音樂的語言結合起來;晚期創作應用了威伯恩的序列音樂手法,代表作有舞劇《阿貢》、電視音樂劇《洪水》、管弦樂曲《樂隊變奏曲》等。
芭蕾舞劇《火鳥》完成于1910年4月。6月25日,在巴黎歌劇院首演,獲得了空前的成功。演出結束后,前來觀看演出的德彪西會見了這位年輕的作曲家,并表達了自己對《火鳥》的贊賞。從此,斯特拉文斯基一舉成名。有人還認為斯特拉文斯基自從寫了《火鳥》組曲后,他就與里姆斯基—柯薩科夫和拉威爾等人并駕齊驅了。
芭蕾舞劇《火鳥》共分七段:引子、火鳥之舞、火鳥變奏曲、公主之舞、魔王卡茨之舞、催眠曲和終曲。其劇本是由俄羅斯舞劇團的編導米哈伊爾¡福金根據一個古老的俄羅斯傳說而編寫的。劇情大致為:王子伊凡為解救被魔王卡茨囚禁在城堡中的公主,與魔王進行了一番搏斗,但不幸被魔王捉住。關鍵時刻,王子得到了一只神奇火鳥的幫助,最終戰勝了魔王,救出了公主。斯特拉文斯基后來根據芭蕾舞劇《火鳥》的總譜改編了三部組曲,其中以第二部組曲最為著名,是當今音樂會上經常演奏的版本。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6-7-18 21:37:22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