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銀幣市場現在還是個初級的沒有普及的收藏市場
金銀幣收藏最主要的是資金實力,沒有資金實力就不會形成持續的完整的收藏,它的發展有賴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個富裕資金加文化情趣的市場。所以它限定部分人參與。這部分人有經濟實力、有文化修養、認知金銀幣是國家限量發行的法定貨幣、認知金銀幣的文化。但現在這種認知和有經濟實力的人市場中參與的人還不是很多。
其次,金銀幣實物收藏保存不方便,連幣帶包裝少量還可以,多了存放都是問題,放在家里不放心,放保險庫不能隨時欣賞又增加不必要的費用。
再次,變現交易困難。買賣的郵遞擔心物品的損壞和交易的信譽。
更重要的是現在金銀幣市場的發展缺失文化和藝術,而是材質推動型市場。
也正是由于這些不利因素,金銀幣市場才定位在初級的收藏市場,也只有這時才是收藏者收藏的黃金時代。
二、投資時代的到來收藏者的悲哀
我前幾年為集幣在線設計了一套金銀幣網上交易系統和托管方式,就想改變金銀幣現在的交易方式為紙黃金或股票的交易方式。現在想起來有些不妥,金銀幣市場雖然有投資功能,但國家實行托管和網上交易那樣就改變了金銀幣市場以收藏為主的宗旨。我慶幸金總沒有建立金銀幣的托管機制;我慶幸金總沒有建立金銀幣的網上交易系統。
現在市場不少幣還在材質附近,除了少數幣,大部分高的不太多收藏者還能接受的范圍,這是收藏者的福,許多老幣、發行量少的價格不太高的幣市場偶爾還能見到,收藏者現在不買等待何時,如果適合幾千萬、幾百萬的大規模投資基金進場條件具備了,收藏者還買什么?
如果金銀幣市場解決了托管、交易方式、信譽這三個問題,投資者就會蜂擁而至,收藏者也會被動地變成投資者,短期都能見到可關的效益,長期造成收藏市場的弱化,嚴重的話造成投機市場的形成,收藏市場的消失。
三、近期場內大量交易透視
最近這段時間不乏幾千枚幾百枚的交易,說明了什么?
1、一部分規模資金已經進場,它看好的是金銀幣的材質、看好的是后市發展,近兩年這部分資金是出不去的。
2、大批量的規模資金投資都是有計劃的有目地的,它比散戶要站的高、看的遠、分析的透,規模資金不是為了收藏,收益才是它的專長。
3、市場能有大批量的交易說明收藏市場還很小,收藏群體還很少。就從;《黛玉奪魁》來說,一次成交5000枚,8000枚的發行量,這段時間市場中也就有3000枚的流通量,收藏的人多少也就可想而知了,同時也說明這個市場有發展的空間。
4、金銀幣收藏市場有向投資或投機市場轉換的趨勢。規模資金暫時集中在能吸著貨的少數品種上,可能是為08年做準備,現時也不會對市場造成太大的波動。
山雨欲來風滿樓,著眼長遠,收藏者何不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