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身價"熊貓金幣"首現上海 珍寶奪人眼球
東方網4月14日消息:中國人民銀行和上海市政府聯合主辦的金融知識展上海巡展,今天將在上海展覽中心揭開帷幕。趕在開幕前一天,記者提前探營,三大“珍寶”著實奪人眼球。
“熊貓金幣”團隊亮相
與美國鷹洋金幣、加拿大楓葉金幣、澳大利亞袋鼠金幣、南非福格林金幣并稱為世界五大投資金幣的“熊貓金幣”,今天上午9時起全套整體與
上海市民見面。
據悉,這套“熊貓金幣”由中國人民銀行鑄造發行,從1982年到2005年間共發行了24套。若按當時發行價計算,集齊全套的金幣要花費40萬元人民幣。不過,自去年以來,國際金價飛漲,已讓這24套“熊貓金幣”身價飆升,去年其在市場上的拍賣價已近200萬元。據國家金幣總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國內很難有人收齊全套的“熊貓金幣”。因為該金幣發行初期是按需訂制的,多余部分全都回爐融掉,市面流通的金幣數量十分有限。
珍幣之“最”一爭高下
本次展覽上,齊聚了國家錢幣博物館館藏的歷代古錢幣精品350余枚,包羅了從中國貨幣起源直到新中國成立前,跨度近4000年的珍貴錢幣。如此內容豐富的中國貨幣通史與錢幣專題展覽,在滬上尚屬首次。
其中不乏難得一見的珍幣之最,例如中國最早的實物貨幣海貝,最早的金屬鑄幣銅貝,最早的金幣金版(楚),最早的人像銀元四川盧比。名聲最響的當屬“金錯刀”,曾入東漢張衡“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的名句。所謂“金錯刀”,其實是王莽時期的“一刀平五千”幣,因“一刀”兩字是用黃金鑲嵌而成,故稱“金錯刀”。此次展出的“金錯刀”刀環直徑2.7厘米,長7厘米,重30克左右,價值超過2萬元人民幣。
此外,還有最“高貴”的錢幣———歷代“御書錢”。“御書錢”是由皇帝書寫錢文的錢幣,留有宋徽宗趙佶“瘦金體”墨寶的“崇寧通寶”、“大觀通寶”美輪美奐。在展覽中,可以看到版別不同、大小各異的崇寧和大觀錢。
“第一套人民幣”啥模樣
面值50000元的人民幣啥模樣?在預展現場,全套共計12枚的“第一套人民幣”現出尊容。據介紹,“第一套人民幣”的市價如今已高達100萬元人民幣。
據介紹,1948年,為適應形勢發展,需要用統一的貨幣替代各解放區過去種類龐雜的貨幣。1948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成立,開始發行統一的人民幣。由于第一套人民幣的面額過大,為提高印制質量,健全貨幣制度,中國人民銀行自1955年3月1日起發行第二套人民幣,收回第一套人民幣。第二套人民幣和第一套人民幣折合比率為:1元等于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