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存神敬字亭——《敬字亭》普通紀念幣賞析
作者:臥龍池,來源:《錢幣》報第13期
為展現美麗寶島臺灣的人文景觀,促進海峽兩岸同胞的和平與友愛,中國人民銀行于2005年10月28日發行“寶島臺灣——敬字亭”普通紀念幣一枚,與現流通中人民幣職能相同,和同面額人民幣等值流通。
該紀念幣設計新穎锃亮,打造工藝精良,堪稱普通紀念幣精品一族。正面圖案在30mm的直徑內隆重推出直徑15mm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上緣弧形打上“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個宋體大字,下緣橫向引出“2005”紀年字樣。在直徑輪廓的內弦上,分上下左右四處打上縮微防偽標志“寶島臺灣”的漢語拼音字母“BAO DAO TAI WAN”。整個背景經過高科技鏡面拋光處理,使得高浮雕的國徽更加莊嚴肅穆。天安門上空的五星紅旗,在金燦燦陽光的照耀下,更加絢麗多姿。
背面主景圖案是敬字亭,敬字亭顧名思義是過去焚化字紙的地方。在臺灣現存敬字亭有20多座,畫面上的敬字亭又稱龍潭圣跡亭,在臺灣規模最大,享有盛名。龍潭圣跡亭位于臺灣桃園龍潭的西北邊,離市區比較近。圣跡亭始建于清光緒元年(1875年),后歷經兩次修葺,至今仍顯古樸典雅之氣。該亭建有雙層塔基,在第二層塔基之上有用紅磚砌成的裝飾形圍欄,塔身分為三層,采用力學、數學等原理,全由石板砌筑而成,頂部有一個立體造型石葫蘆。亭身刻有活靈活現的麒麟、龍、鳳、龜“四靈”動物,以及亭序對聯等,字體龍飛鳳舞,意韻猶存。特別是過去圣跡亭每年秋季要舉行祭奠活動,感恩倉頡造字的功績,并在焚火口上邊橫額勒有“通化存神”四字,具有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氣息。
在打造工藝上,龍潭圣跡亭畫面布局到位,虛實得體。以塔基、塔身、圍欄為實體,采用橫斜式安排,夸張拉長圍欄,以透視手法烘托主體敬字亭似與天高,金光閃耀。并以圍欄作為分水嶺,形成上下一片空靈,這時忽來一陣清風,打開了設計者的靈感,在亭身兩側移植上老槐樹、相思林與之交相輝映,翠綠蒼蒼。不僅如此,設計者巧妙地把“5元”面額字樣安排在左邊緣的空白處,加之背景的鏡面拋光,恰似明鏡的夜空鉆出一輪彎彎的月亮,令人心曠神怡。接下來在圍欄的下方,設計者除筑上五步臺階外,還特意在右下方點綴上一方大大的天然奇石,并在其上鏤刻上“客人城”三字,供前來祭奠的人站累了,可坐在奇石上歇息,呼吸下桃園龍潭的新鮮空氣,具有一種回歸大自然的愜意之感。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神圣領土,它的歷史和中國的歷史息息相關,榮辱與共。中華各族兒女共同創造的五千年燦爛文化,始終是維系全體中國人的精神紐帶,2100萬臺灣同胞,不論是臺灣省籍還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國人,都是骨肉同胞,都是手足兄弟。相信“敬字亭”紀念幣的發行,臺灣回歸祖國,最終實現和平統一大業的日子將越來越近。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6-2-2 8:56:50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