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錢幣拍賣市場誕生了不少熱點,其中,中國嘉德推出的廣東省造七三反版存檔樣幣以165萬元成交,創(chuàng)下了中國銀幣單項拍賣的世界記錄;在北京誠軒的拍賣會上,1889年伯明翰造幣廠試鑄的江南省造光緒元寶銀幣樣幣全套五枚及七錢二分銅質(zhì)樣幣一枚,以85.8萬元人民幣成交。綜觀這些熱點和專場拍賣,值得圈點的地方很多,尤其是機制幣的表現(xiàn),讓錢幣投資呈現(xiàn)多樣化。
專場拍賣高潮迭起
由于北京誠軒的加盟,2005年錢幣拍賣市場更加火爆,而中國嘉德更是在秋拍中推出了馬定祥收藏及錢幣專場和陳達農(nóng)收藏及歷代古錢幣銀錠專場,成交額分別為826.4萬元和360.4萬元。而在春拍時,馬定祥收藏及錢幣專場的成交額為607.783萬元。
北京誠軒雖然是首次舉行錢幣拍賣,但是有了眾多權(quán)威專家組成的班底,首次拍賣的總成交額也達到了780.439萬元。
機制幣地位難動搖
在工業(yè)革命以后,英國于1797年鑄造了世界上第一枚機制幣,即使用機器鑄造的錢幣,從而結(jié)束了人類手工制幣的歷史。中國的機制幣從開始鑄型到現(xiàn)在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從近年來的拍賣市場情況來看,機制幣已經(jīng)逐漸確立了在錢幣拍賣中的“龍頭”地位。
在2005年的錢幣拍賣市場中,位于成交價前三位的都是機制幣,其中光緒十六年(1890年)廣東省造光緒元寶“七三反版 ”樣幣(proof)共兩套10枚,英國喜敦造幣廠打制,置于精美樣品盒內(nèi)。此套廣東七三反版精鑄樣幣征集自日本,保存極為完美,鑄工精美絕倫,成交價達165萬元。北京誠軒推出的1896年江南省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三錢六分、一錢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銀幣樣幣全套五枚,估價28萬至38萬元,成交價為85.8萬元。而另外一枚機制幣珍品——民國十八年孫中山像背地球雙旗圖壹圓銀幣樣幣一枚,估價30萬至40萬元,成交價為61.6萬元,這枚銀幣是中國近代機制幣珍貴品種之一。
投資品種趨于多樣
除了機制幣之外,在2005年錢幣拍賣中,投資品種更趨于多樣化。其中在中國嘉德的春拍中,明代洪武年間大明通行寶鈔肆佰文,估價為5萬至10萬元,成交價為35.2萬元。1795年美國銀幣,估價1.2萬元,成交價為25.3萬元。秋拍中,永安一千大型銅樣和北宋紹圣重寶隸書折二分別拍出了33萬元和20.9萬元。銀錠拍品成交比率頗高,已經(jīng)成為新的收藏熱點。
第一版人民幣也是錢幣的熱點之一,在北京誠軒的拍賣會上,眾多一版人民幣珍品都拍出了佳績,其中壹萬圓“牧馬”,估價18萬至22萬元,成交價為27.5萬元,伍仟圓“蒙古包”成交價為15.18萬元,五佰圓“瞻德城”成交價為14.74萬元。值得注意的是,1985年中國人民銀行試鑄伍角、壹角鋁幣鎳質(zhì)試鑄樣幣各一枚,在北京誠軒的拍賣會上的成交價也達到了8.8萬元,顯示出現(xiàn)代珍罕錢幣的獨特價值。
投資品種趨于多樣化,無疑對于投資者來說是一個利好消息。因為投資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而不必追漲自己不熟悉的門類,但值得注意的是,品相的要求依然重要,特別是在紙幣的投資中,這就更加明顯,像中國嘉德推出的壹萬圓“牧馬”,成交價只有14.3萬元,與北京誠軒的27.5萬元成交價,幾乎相差了一半,其中的差別就是品相問題。因此在整個錢幣投資市場趨于多樣化的情況下,投資者更應(yīng)該關(guān)注品相問題。
來源:收藏拍賣導(dǎo)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