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新快報】
12月初的香港,空氣里已經(jīng)飄逸著圣誕的喜慶氣氛,銅鑼灣時代廣場的圣誕樹高高地豎立在中央,整個色調(diào)呈紫藍色,如同白雪撒在藍天碧海之中,自然、優(yōu)雅和浪漫的情調(diào)撲面而來。
從李居明先生的寫字樓上望下去,黃昏的熙熙人流有如起伏的波浪,香港之美在這剎那是這般如夢如詩。在這里,李居明和我們暢談了關(guān)于吉祥文化,關(guān)于中華民族傳統(tǒng)如何現(xiàn)代化的話題。
特別地,李先生談到了出爐不久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福娃。
在對“福娃”褒貶不一,眾說紛紜的聲浪中,李先生對“福娃”大加贊賞。
五福娃組成“五行”新意
記者:五福娃的誕生讓人有很多想不到,其中一個“想不到”是不僅生一個,而是一連生了五個。
李居明:
五個好啊,奧運五色環(huán)、五大洲都是五,何況吉祥物就是要講個“喜頭”,這是中國吉祥文化的出發(fā)點,五福娃應(yīng)對五福說,透著吉祥如意。五福臨門,是中國人祝福時最好聽的一句話。“五福”一詞,源于《尚書》,指的是:一福長壽(福壽綿長)、二福富貴(富足尊貴)、三福康寧(健康安寧)、四福好德(仁善寬厚)、五福善終(臨終時無橫禍、無病痛、無煩惱、安詳?shù)仉x開)。這五福娃應(yīng)對五福臨門,有誰能說不是吉祥如意呢?而在佛教學(xué)說中,“五”代表了圓滿。
記者:按設(shè)計者的意念,五福娃是與“金木水火土”五行之說相契合的。
李居明:
五福娃應(yīng)對五行說,透著深邃哲理。古人說的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認為大自然由這五種要素構(gòu)成,意思是用五行來說明世界萬物的起源和多樣性的統(tǒng)一。五行是中國古代的物質(zhì)觀,系中國文明之源,出自始祖伏羲氏或更早,中國博大精深的天文、歷法、易經(jīng)、儒道,莫不源于五行智慧。
五行用于中醫(yī)的含義:金,代表沉降、肅殺、收斂等性質(zhì),為肺。木,代表生長、升發(fā)、舒暢的功能,為肝。水,代表滋潤、寒涼、閉藏的性質(zhì),為腎。火,代表溫熱、向上,為心。土,代表生化、承載、受納等,為脾。《內(nèi)經(jīng)》把五行學(xué)說應(yīng)用于醫(yī)學(xué),對研究和整理古人積累的臨床經(jīng)驗,形成中醫(yī)特色理論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戰(zhàn)國晚期又提出了五行相克相生思想,即: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這些思想,是古人的發(fā)明,也與現(xiàn)代唯物主義的物質(zhì)是世界的本源學(xué)說相吻合,其中反映著自然規(guī)律。
從體育上講,金燕為金、熊貓為木、游魚為水、圣火是火、藏羚羊為土,用金木水火土來表達體育意愿,恰到好處。從來自天上的燕子,到水里的魚、來自草原的羚羊和來自森林的大熊貓,到天火的歡歡,組成了新的可以被國人理解的五行新意。
福娃寓意逐個睇真D
記者:美國有一位學(xué)者評價福娃說:“熊貓就意味著中國。”但是他也說,如果要將其中的文化內(nèi)涵完全讓美國人知道,“這得在廣播里至少說明十分鐘。”
李居明:
這就是耐人尋味了,這正是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的魅力所在。其實,這幾個吉祥動物都有豐富的含義,很有必要解釋清楚,讓大家知道和理解,相信大家會更喜歡福娃的。
記者:那就從福娃晶晶說起吧,它是一只憨態(tài)可掬的大熊貓。
李居明:
熊象征著男人,就像蛇象征著女人一樣。熊意味著力量與勇氣。如果夢見熊,就預(yù)示著將要生一個兒子。神話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如同他的未能治住水的父親一樣,也是一只熊。
記者:福娃妮妮是一只展翅飛翔的燕子。
李居明:
中國和歐洲的古代風俗一樣,將燕子看作是春天的預(yù)報者。燕子們不斷地用嘴銜來泥土、草莖、羽毛等,再混上自己的唾液,沒多久,一個嶄新的碗形的窩便出現(xiàn)在你家的屋檐下了。如果燕子在誰家屋檐做窩,那就象征著這一家成功、幸福和多子。燕子還是個捕蟲能手,喜食有害的昆蟲,如傳播疾病的蚊子,因此燕子有吉祥的信息,過去中國人家中都有一張燕子畫。
記者:迎迎是一只機敏靈活、馳騁如飛的藏羚羊。
李居明:
羊是子女孝順的標志,因為它吃奶時是跪在母親跟前的。由于發(fā)音相同,因此“羊”也可象征著“陽”。古代有“望羊”一詞,也寫作“望陽”,比喻看到別人的偉大。后來的吉祥圖中多畫三只羊,題作“三陽開泰”。“泰”為正月,冬去春來,陰消陽長,有吉亨之象,故為一年開頭的吉祥語。在早期的漢字中沒有“祥”,便以“羊”字假借,因此,羊不但成為祥的代號,其對象也視為祥了。人類追求美,而“羊大為美”,羊也是“美”的化身!
記者:福娃貝貝是來自江河的魚。李居明:“魚”與“余”同音,所以魚象征著富貴。如果一張畫上畫有一個兒童和一條魚,那么它就表示“祝您有個富貴的兒子”。若一個水塘中有一條金魚,塘邊站著一個貴婦和兩個孩子以及她的丫環(huán)。這幅畫的意思叫“金玉(魚)滿堂(塘)”。一條魚與蓮荷在一起,稱作“連(蓮)年有余(魚)”。人們用“鯉魚跳龍門”寓意事業(yè)有成和夢想的實現(xiàn)。
記者:紅色福娃歡歡是以奧運圣火為原型的。
李居明:
中國最廣泛的與火有關(guān)的吉祥文化應(yīng)該是年三十晚上守歲了,在電燈還沒發(fā)明的時代,傳統(tǒng)的中國在這天晚上要點起各種各樣的“火”來驅(qū)鬼避邪,尤其是在閃動的“火”———年夜爆竹的襯托下,更是到處一片紅。由于“火”與“活”同音,人們總是在春節(jié)升起很大的火贊頌財神,認為這樣就會賜他們以富貴與長壽。
龍是中國的象征,而火就是龍的具體外在形態(tài),這是總領(lǐng)其他四個吉祥物的頭兒,雖然這次吉祥物沒用龍,但用火以不露聲色的方式讓龍悄然現(xiàn)身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福娃
記者:有一種對福娃的批評說5個福娃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重點不突出。應(yīng)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李居明:
這個很簡單啊,還是用五行方法: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屬金的人買土娃,屬土的人買火娃,屬火的人買木娃,屬木的人買水娃,屬水的人買金娃。這種指向性能喚起強烈的購買意識,令每個福娃都存在著巨大的推廣空間。
記者:圣誕到了,祝你圣誕快樂。
李居明:
多謝!看來今年可以在圣誕樹掛上福娃了。關(guān)于圣誕樹有一個傳說,一位農(nóng)民在風雪交加的圣誕夜里接待了一個饑寒交迫的小孩,讓他享受一頓圣誕晚餐,這個孩子告別時折了一根杉樹枝插在地上并祝福。小孩走后,那樹枝竟變成了一棵小樹,原來那是一位上帝的使者。從此,人們每逢圣誕便會在樹上裝飾各種燈燭、彩花、玩具、星星,掛上各種圣誕禮物,也可以把自己的愿望寫在紙上然后掛在樹上,在新的一年里也許就會實現(xiàn)。
相信福娃會伴我們好運如意。
李居明簡介
李居明先生,生于香港,畢業(yè)于香港浸會大學(xué)傳理系。他任職報界及電影圈長達十年后,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創(chuàng)辦多本雜志,并以讀者俱樂部的形式廣泛宣傳中華傳統(tǒng)文化。后又開辦中醫(yī)藥診所、藥店多間,廣泛傳播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xué),造福民眾。90代中期參與佛學(xué)推廣工作,有“李居士”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