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國際金融報
【2006全球市場預言·黃金】
今年,黃金的光芒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耀眼。國際黃金價格勢如破竹,先后刷新17年、18年和24年高點,令其他投資市場黯然失色。
2005年曲折上漲歷程
國際金價在2005年開局不利。由于美元反彈和油價下滑令黃金喪失部分吸引力,1月3日國際金價在紐約報收每盎司429.50美元,比2004年12月31日倫敦收盤每盎司438.00美元下跌8.50美元,跌幅為1.94%。國際金價在2004年表現強勁后,新年伊始幾乎未有買盤出現,原本希望伊拉克暴力事件、擔憂通貨膨脹和美元疲弱前景刺激更多黃金避險買盤的交易商大失所望。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2月9日,國際金價已下跌到每盎司410.00美元。
但是,美國與包括伊朗、敘利亞以及朝鮮等國家的關系日趨緊張,也增強黃金的避險吸引力,亦促使投資者急于重建黃金部位。作為傳統避險工具的黃金市場隨之跌宕起伏,在眾多避險基金的買盤下,國際金價從2月10日每盎司411.50美元開始攀升,一路漲至3月11日每盎司447.30美元,上漲35.80美元,漲幅為8.70%。
在投資者獲利回吐的拋售下,3月12日國際金價從每盎司445.70美元回落至5月31日每盎司413.00美元,又下跌了32.70美元。
進入2005年下半年,國際市場黃金價格起伏不定。在歐盟憲法遭到法國和荷蘭否決后,投資者不僅推動石油價格,還推動黃金等其他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在基金逢低買進的推動下,國際金價從6月2日每盎司414.00美元反彈至6月24日每盎司443.60美元,又漲了29.60美元。
在倫敦7月7日爆炸事件后,涌現的避險買盤促使金價一度漲至每盎司428.50美元。然而,在不到兩個小時里,國際金價應聲暴跌。在短短一個多小時的交易內,國際金價就從每盎司428.50美元的高位直線跌落至每盎司421.25美元,下跌了7.25美元而回吐了倫敦爆炸事件引發的漲幅。
7月初,黃金市場因投機性賣盤而承壓,金價下探每盎司417.90美元。同時,主要消費國印度沒有節慶日,歷來7月就是黃金銷售淡季。
經過一波三折之后,黃金價格展開凌厲的升勢。10月12日國際金價創下17年以來的最高點每盎司480.25美元。但接下來幾天,隨著獲利盤的回吐,黃金價格又在恐慌性拋盤的帶動下,11月4日跌至7周低點每盎司455.00美元。
但是,黃金走勢仍然頑強,投資者逢低買進。國際金價11月11日在每盎司466.00美元附近徘徊。溫和的基金買盤曾提振國際金價,但油價下跌也打擊具有保值功能的黃金。投機者與交易員互相角力,國際金價上下震蕩。
由于小型投機者賣盤被貿易性買盤抵消,國際金價11月17日漲至每盎司486.80美元,又一次創下17年以來的最高點。投資者擔心通貨膨脹與美國經濟增長,故而買進黃金。有趣的是國際金價并未回應油價的下跌,而國際金價似乎更關心下跌的美元。部分投機者將資金投入黃金市場,提振了國際金價的走勢。
2005年11月29日是值得一提的日子,國際金價沖破每盎司500.00美元大關,漲至每盎司502.30美元,創出1987年12月14日每盎司502.97美元以來的新高。在基金大舉買進黃金的影響下,金價漲勢如虹,12月12日又漲至每盎司541.00美元,創出1981年4月以來的最高價。
5年牛市并未落幕
本輪黃金的牛市已經運行了5年。國際金價從2001年2月20日每盎司253.55美元開始上漲,截至2005年12月12日每盎司541.00美元,已經上漲了287.45美元,漲幅為113.37%。
推動國際金價反彈的因素是2001年的“9·11”恐怖襲擊。面對恐怖襲擊威脅和全球地緣政治形勢的動蕩,黃金的避險投資作用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在那以后,黃金市場的交易主要受歐元與美元關系的影響,但現在對通貨膨脹的恐懼和消費者的需求是主要的推動力。
盡管國際金價走勢通常與美元相反,但今年二者卻聯袂走高。黃金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擺脫了同美元的關系,開始按本身的需求基本面上漲。市場預計,美元的單位價值將會緩慢貶值,而黃金和白銀等資產將會升值。
來自俄羅斯、中國、印度以及中東,還有可能來自美國的對黃金的較大需求,可能會將國際金價在2006年底推高至每盎司600.00美元的記錄新高。對黃金的需求大多來自那些欲將投資分散至貴金屬的基金經理人,以及那些將美元儲備換為黃金儲備的央行。此外,新興市場消費者亦在購買更多的黃金首飾。
市場預計,2005年全球黃金總需求量增加7%至3383噸,預計印度的需求增長速度最快,從2004年的702噸增長26%至2005年的881噸。印度的經濟增長率和收入均在上升,中東地區也將一部分巨額石油收入轉換為黃金。
在過去幾年中,金礦的黃金供應下降,并將在未來幾年中繼續下滑,新的生產方法投入生產可能需要10至15年。
黃金擺脫美元單邊上漲
黃金歷來被視為一種對沖弱勢貨幣風險的工具,因為黃金是以美元計價,所以美元漲、黃金跌,黃金漲、美元跌,這是黃金交易的一個基本規律。但從目前影響黃金價格的市場來看,油價、美聯儲的利率政策,甚至國際政治局勢等,都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2006年全球經濟及貨幣政策狀況將變得不那么有利,美元可能再度走軟,令投資前景喜憂參半,但以黃金為代表的貴金屬仍將是2006年受青睞的投資選擇。
經濟循環觸及轉折時期,且貨幣政策寬松程度降低都將成為2006年金融市場關注的主題,也使得2006年上半年與下半年的情況迥異。上半年情況喜人,美國消費者需求強勁、亞洲經濟仍舊活躍且歐洲經濟形勢也很不錯;但從宏觀經濟成長角度看,下半年情況則料將不那么樂觀,因美聯儲升息活動可能開始影響到美國消費支出。此外,盡管亞洲目前情況尚可,下半年經濟增長也將有所放緩,歐元區經濟亦將如此。
2005年美元跌勢“暫歇”,但2006年或許開始再度走貶,這將成為那時的另一個重要話題。美國經濟增長減緩,且美國較全球其他地區的利差優勢縮窄,將令投資者重新擔憂美國巨額經常賬戶赤字,美元將在未來數個月內重拾跌勢,歐元兌美元的上行目標指向1.30。
【總結】
短期而言,黃金市場可能繼續動蕩,下跌風險較大。但與1987年的情景明顯不同。人們預計這次的黃金牛市將比上世紀80年代末的那次持續更長時間。
黃金歷來都是規避金融、政治以及恐怖主義、禽流感等諸多風險的良好工具,這也是支撐國際金價的一個因素。目前,制造業對黃金需求強勁,而金礦的供應能力卻在下降。凡此種種,可以預計2006年第一季度以前金價可能到達每盎司550.00美元,年底之前金價可能突破每盎司600.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