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每日商報 作者:錢一鶴
大多數初涉錢幣收藏的人都會很迷茫,古今中外,曾經流通過的錢幣多如牛毛,各種錢幣的流通時間、流通范圍各不相同,收集難度、珍貴程度也大相徑庭。從哪里入手是個頭痛的問題。錢幣收藏界有關專家認為,錢幣收藏應該從宋錢開始。
在耶穌堂弄17號的辦公室里,76歲的汪觀林老先生一邊展示他收藏的數萬枚宋代錢幣,一邊介紹宋錢
的特點。汪先生從退休時開始錢幣收藏,至今已經16個年頭。
體系龐大
據汪先生介紹,宋錢是流傳在世最多的中國古代錢幣,而且品種繁多。北宋(960年-1127年)168年間,經歷九帝,共35個年號(改年號簡直是北宋皇帝的嗜好,宋仁宗趙禎一個人就有10個年號)。每個皇帝在位時都鑄有錢幣,包括27種年號錢和3種非年號錢(“宋元通寶”、“皇宋通寶”、“圣宋通寶”)。南宋七帝也鑄過21種錢幣。但若以大小、年份、幣材、版式及稱呼來區分,則很難說清到底有多少品種。
宋錢還創造了中國古代錢幣的兩個第一,北宋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南宋淳熙七年出現了世界錢幣上最早的紀年———“淳熙元寶”背柒。
書法寶庫
宋朝錢幣的一大特點是書法變化多,很多宋錢有篆、隸二體,或篆、楷二體,甚至有三種字體的。宋朝很多皇帝文采出眾,不少幣種也是皇帝御書,另外也包括蘇軾、蔡京等著名書法家的筆跡。龐大的宋錢體系也是一個書法的寶庫。
宋太宗趙炅以真、行、草三個字體親書“淳化元寶”、“至道元寶”,這兩種錢被稱為御書錢。宋徽宗趙佶雖然政治昏庸,導致亡國,書法造詣卻很深厚,自創“瘦金體”,其親書的“崇寧通寶”和“大觀通寶”,字體雋秀,被譽為“鐵劃銀鉤”,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神宗元豐年間的“元豐通寶”則相傳其隸書字體為蘇軾筆跡,因此稱為“東坡元豐”;哲宗元祐年間的“元祐通寶”為司馬光、蘇軾所寫;徽宗崇寧年間的“崇寧重寶”則為蔡京手跡。
價值懸殊
宋錢雖然傳世繁多,但是各幣種的傳世數量相差懸殊,從幾元一個到幾萬一個都有。宋錢也不以大小論價,如崇寧小平錢的價值遠高于折十大錢,只能以物以釋為貴來衡量。
據王思源所編《錢幣知識》,北宋錢幣最佳的為“皇祐元寶”、“康定元寶”、“重和通寶”及靖康四品,另有九疊篆皇宋也很珍貴。南宋錢幣則以建炎、紹興、端平的小平錢及大宋當拾最稀有。